小鹏汽车牵手特来电,“重金砸桩”靠谱么?

5月30日,我们从知情人士独家获悉,小鹏汽车与特来电正式签约。不过,该知情人士并未透露此次签约合作的详情。

小鹏汽车牵手特来电,“重金砸桩”靠谱么?

在新造车企业中,鲜少有自建充电桩的,而小鹏汽车却一直将充电桩的布局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

按照小鹏汽车的规划,预计2019年将在近30个城市投入运营近200座超级充电站。未来三年,小鹏汽车将实现签约1000座超充站,基本接入全国主要第三方充电运营商,打通寻桩、充电、支付、结算一条龙服务。如今小鹏汽车与特来电进行签约,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其 “接入全国主要第三方充电运营商”的规划。

“这说明小鹏真的开始干了”,据该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与特来电的签约,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小鹏汽车在充电桩领域的雄心。

车桩比3:1 行业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何要自建充电桩?有业内人士认为最核心的目的还是要改善用户的里程焦虑,提升产品全周期的服务品质。不过,也有专家提出,新能源车企布局充电桩,不仅仅是为了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更多的是看重充电桩行业蕴藏的巨大机遇。

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的统计,目前自建充电桩的企业为比亚迪、上汽集团、特斯拉、宝马、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这些由车企主导建设的充电桩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但数量却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据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3.1万台,相比于2017年全年的24.2万台,增长36.8%,新能源增量车桩比近3:1(2018年纯电动汽车销售98.4万辆),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稳定增长。截止2018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7.7万台,同比增速为74.2%。

而国家能源局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草案中提出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将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接近标配的1:1。

显然,从目前我国的车桩比来看,充电桩的总量仍然具备增长空间。对此,东方证券分析称,依托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充电设备市场空间较大。不过,由于充电桩设备技术门槛及差异化程度不高,企业要想从中形成优势并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具备一定难度。

格局未稳 盈利困难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日渐成熟,充电桩企业的数量也随之攀升。不过,虽然充电桩行业日益火爆,不少主机厂也纷纷加速了对充电桩的建设投入,但盈利难却成为困扰桩企的一大难题。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就曾指出,如果一个公共充电桩每天使用时间到不了8小时,那企业就是亏损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虽然充电桩行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但投资大、运营难、盈利难等问题已令不少桩企倍感压力。通常公交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可达到80%,经营问题不大,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充电设施的平均利用率十分低,所以盈利难。

我们了解到,目前公开表示实现盈利的充电桩运营商仅有特来电一家。

据特来电母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8.06亿元,同比增长13.73%,其中净利润为2亿元,同比下降27.8%。而根据特锐德披露的年报显示,特锐德旗下的子公司特来电依靠充电桩业务结束了亏损状态,转为盈利状态。

据特来电内部人士透露,充电桩的技术成本很高,规模拓展所需要的投入也很大,目前特来电总计花费了超过50亿元在全国288个城市布局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业务。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要想在充电桩领域攫取一定利润,也是需要巨大投入的。

对此,有行业专家分析称,充电桩行业市场集中度很高,截止2018年底,在30万个桩的公共充电桩运营市场中,特来电、国网公司、星星充电三大巨头已经占领了市场78%的份额,新能源企业布局充电桩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本身是件利好的事情,但要想借此机会获得高昂的利润回报,仍然是有难度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2138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496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