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如果造车,我怕一半日企都得跪_雅马哈,丰田汽车,本田技研工业,摩托车,铃木公司,马自达,北京汽车,技术,跳槽那些事儿,日本,五十铃,人力资源

北京汽车博物馆那台直列六缸发动机,代表着雅马哈出道即巅峰的辉煌,首次与丰田的合作,就让牛魔王走向了极致,有人说雅马哈是丰田背后的技术帮衬者,是否过激不做评判。

雅马哈如果造车,我怕一半日企都得跪

雅马哈是个偏执狂,它的偏执甚至不亚于本田,对技术的执著雅马哈当得“技研”二字,与丰田透露出来的“利润”化,本田透露出来的“技术”化,日产透露出来的“市场”化,雅马哈身上更散发一种偏执。

这份偏执来源于对市场、技术、利润的共同取舍,在摩托车行业称王称霸的雅马哈,至今没有进入到汽车行业,东京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让不少人自嗨,但很遗憾雅马哈还是没有进军四轮车的想法,截止到今天它涉足最大的机动车领域,恐怕就是摩托快艇。

雅马哈如果造车,我怕一半日企都得跪

这台钓鱼艇,尺寸也不过9米余,是土豪的大玩具。与汽车相比,快艇需要考虑的技术维度更多,不仅仅要做到最基本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到阻力、密封、设计、配重等等因素。

之前,包括我在内的诸多消费群体在思考一个问题,雅马哈造的好摩托,玩的了快艇,背靠日本精工把发动机造的炉火纯青,甚至跨界造钢琴在音乐界都有一席之地,为何从不涉猎汽车行业?

雅马哈如果造车,我怕一半日企都得跪

发问者绝对是雅马哈粉,或是天剑的受益者,或是巧格的拥趸者,亦或者是上手C7的艺术家,或许在未来某一天雅马哈汽车开售的那一天,心甘情愿被经销商割一波韭菜。

想这个问题之前,不如顺带着考虑着另外一个问题,为何丰田、日产、马自达不涉猎摩托车领域,造汽车、摩托车的企业为何只有铃木与本田。

日企的发展规律有很强的导向性,一切从利润出发的思考方式存在于日本人的运营体系中,日本摩托车市场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铃木、雅马哈、本田三家在当时日本市场成为第一批生产摩托车的企业,在随后几十年中凭借着三家指挥官的精准操控,成为风靡日本的摩托车企业,甚至走向了全球。当时因为抓住了转型的机会,当年铃木、本田顺带着生产了汽车,而雅马哈则将钢琴发展壮大。

雅马哈如果造车,我怕一半日企都得跪

之所以说日企很讲究规矩,是因为后来者认为摩托车行业与巨人相抗衡难度颇大,与其浪费更多的精力,不如做好自己的业务,与丰田成为合作伙伴的雅马哈相互持股,双方进行技术交流,相互持股的最好结果就是最大化利用产业优势完善自我产品。

雅马哈之所以不进军汽车行业,根本是从利润点出发,第一造车投入大量的精力,其中人力资源成本远远高于财力成本,虽然对于雅马哈来说“不差钱”“不差技术”,但它差人啊。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本田全球员工为20余万,丰田员工为34万余,即便体量最小的马自达,也有5万人左右,而雅马哈只有2万余人,人是企业的核心关键,没有人才就没有推动力,当然不是说马自达没有技术积累,只是说想要造车人员是基础,进军自己未涉及的整车领域,这意味着雅马哈至少将自己的体系扩大2-3倍。

这对于一个日企来说,是大忌,属于盲目扩张。

雅马哈如果造车,我怕一半日企都得跪

这台是雅马哈为摩托车生产的并列四缸(直列四缸)发动机,无论是结构还是稳定性都堪称一绝,其实力远远不亚于本田,更不亚于国内一票自主品牌,无论是资金研发,基本生产工艺,配套供应商还是技术积累,雅马哈都有自己极高的技术储备现状。

那么我们做出推测,以雅马哈现在的实力,如果造车不敢说与丰田、本田、日产对抗,但至少也会让大发、富士、五十铃等一半车企跪倒在其石榴裙下,摩托车与汽车虽然不同领域,但一个车企能造的好摩托车,代表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即便涉足汽车领域也有着极高的起点,至于为什么不造,我更认为是雅马哈不愿意涉足。

而它更愿意扮演丰田背后的巨人,为其雷克萨斯提供声浪调教技术,为发动机提供技术指导,这对于它来说要比进军汽车领域,更有成就感。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264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