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水就能开”的水氢汽车,是个怎样的骗局?

Image

文| 腾小涛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稳定的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来解决环保和传统能源依赖问题,尤其是在汽车方面。

而就在不久前,《南阳日报》发布的头版报道称, “水氢发动机”在该市正式下线,可以通过“车载水”“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猛地一听,很是振奋!

要知道,氢能源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因此,它也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不过由于氢能源从制备、储存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了氢能源汽车的试点运行能力。

如果真如《南阳日报》所说,那还真是个好消息。

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1-

在5月23日刊发的《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中,《南阳日报》记者这样写道,“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一时间,“水氢发动机”登上了热搜。

质疑也随之而来。

因为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

因此,不依靠外部能量就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燃烧释放能量后再变回水,这样的循环过程显然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就像是人们永远无法实现的“永动机”那样。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看起来是直接把水分解成了氢和氧,但这其中是有太阳光能参与的。

那么,这款“水氢发动机”又是怎么实现氢能驱动的呢?

据相关人士介绍,水氢发动机有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将之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继而驱动车载电机,实现车辆的行驶。

水-转换装置->氢气-氢燃料反应堆->电->电机->行驶

据介绍,其中的关键一环,是转换装置中的一种特殊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将水转换成氢气,并最终“实现”青年水氢燃料车在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的状态下正常行驶。

显然,这套制氢系统的亮点并非是“水”,而是制氢材料和制氢装置。所谓的“水氢发动机”不过是个噱头,搭载了该发动机的汽车并非是真正的“水氢燃料汽车”,而是应该被称为“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

当然,这似乎与35年前的“水变油”骗局有些类似。彼时,哈尔滨王洪成宣布发明了“水变油”,即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进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进少量 “洪成基液”就可以变成“水基燃料”,一点即燃,热值高于普通汽油、柴油,且无污染,成本极低。后来事发,王洪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而“水氢发动机”与“水变油”又有明显不同,因为该技术的确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制氢环节。

如果原材料是有些人所说的“氧化铝”,作为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它能够和酸或强碱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不过整个过程并没有氢气生成。因此可以简单判断,其原材料并非氧化铝。

至于催化剂,它只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且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会发生改变。

那么,如果把氧化铝换成金属铝呢?或许还真能说得通。

在加热条件下,金属铝会与水缓慢反应产生氢气,即“金属铝+水=氧化铝+氢气”,这样氢气便制备出来了。

当然,要驱动汽车仅靠这么点儿氢气显然是不够的。按庞青年的话说,他们使用的是高级进口铝粉,能够在催化剂的帮助下,迅速反应产生氢气。

姑且我们认为以上假设成立。

这时候,制氢材料、装备和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一整套方案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以温和的状态进行,以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

我们都知道,控制物质间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对较难。单单从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这几方面考虑,就需要在一定体积的容器内实现多方面的能量平衡。

同时,由于无法精确控制整个化学反应过程,能量的损耗势必也会超出预期,整体的能量效率究竟达到何种程度也十分令人怀疑。尤其是多个变量的参与,也会让最终的数据缺乏足够的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制氢的这条工艺路线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其可行性和经济性更没有相关依据可考证。毕竟氢能源车性价比唯有超越或等同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才有市场和前景,消费者和公众要的不仅是“能动起来的氢能源汽车”。

据青年汽车集团水氢项目技术负责人杜云友介绍,目前为止,“水氢汽车”的能源成本要比油贵3-5倍。

简单来说,这条看似可以行的通的路,并不靠谱。

-2-

在业内人士看来,边制氢边驱动车辆,远没有直接将制好的氢加注到储氢罐,再驱动车辆更高效。

不过,制氢和储氢的过程也并不容易。

目前来看,制氢主要通过水电解、甲醇裂解、水煤气、氨分解和氯碱工业尾气处理等几种方式。此外,部分国家还在推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制氢技术 。

以我国比较成熟的氯碱法制氢为例。

2015年,我国氯碱产量为3028.1万吨。根据氯碱平衡表,烧碱与氢气的产量配比为40:1,理论上将产生氢气75.7万吨,即85亿立方米氢气,至少可以供20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使用。

但这只是理论,在大力推广氢能之前,我们还需要解决两个实际问题。

首先是氢气的安全问题

由于气体的状态极不稳定,制氢、储氢、输氢和注氢等环节的安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再加上氢气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浓度和温度就会燃烧,这就对制氢系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目前还没有出台氢燃料电池的国际通用安全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氢燃料商业化中的不安定因素。

当下储氢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种:高压储氢、液氢、金属氢化物,其中最安全的是金属氢化物,如钛铁系合金、钒基固溶体合金、金属络合氢化物和MOFs,这些材料都具有优良的储氢性能和独特的安全以及易操作的优点,改善并革新了氢存储系统的运行性能和存储容量。不过,金属氢化物尤其是离子型金属氢化物虽使用方便,但价格却很昂贵,根本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

点击阅读:新能源之战!纯电动汽车的痛点,被氢燃料电池车完美解决了?

其次,加氢站稀缺的问题

车图腾获得的数据,截止2017年年底,德国共有56座加氢站,其中45座是公共加氢站,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网络化覆盖。在美国,目前拥有加氢站约55座,其中大约有30座加氢站沿着美国西海岸分布在加州。而在我国,目前正在运营的加氢站仅有14座,其中固定站点有8座,撬装站有6座,拆除的有2座,在建的有23座。

从建造成本和标准上来看,加氢站明显要高于加油站和加气站,国家在短期内也无法大规模建造加氢站供车辆使用。即便是在美国,加氢站也只是有限的均匀分布在西海岸地区。在国内加气站还未普及的今天,加氢站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下的现状就是青年汽车研发“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的初衷,它力求通过自身的“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电能驱动车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目的。

但想法不错,但忽悠的成分还是太多了些。

-3-

“水氢发动机”的背后,是淡出人们视野许久的青年汽车。据了解,青年汽车2014年进军氢燃料电池车领域,先后研发了氢燃料客车、物流车和轿车,并曾经获得过中国客车企业“10强”、中国机械工业“500强”。

而通过“深挖”,车图腾发现,除了“水氢发动机”,早在2011年,青年汽车就在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当时,青年汽车以收购萨博汽车并将在鄂尔多斯投产为条件,向当地政府要了两项分别为6亿吨和7亿吨的煤炭资源。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收购未完成、生产线未投产、13亿吨煤炭指标也未兑现的情况下,青年汽车就把煤矿的权益转手卖给了另一家公司,并收取了2亿元人民币的定金。

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猜到了,虽然青年汽车收购萨博失败,但却拿到了那2亿煤矿转让定金,赚得盆满钵满。而那家付出定金的公司,想要从鄂尔多斯政府手中拿到煤炭资源则堪比登天。最终,该公司被逼无奈只能报警,警方以涉嫌诈骗为由,对青年汽车的老板庞青年进行了立案侦查。

当然,青年汽车的纠纷远不止如此。十年间,青年汽车曾与9个地方政府开展了合作,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烂尾或终止,只剩南阳项目还在苟延残喘。而且这些合作项目的结局都惊人的相似,不是卷钱跑路,就是走上司法程序。

还有网友指出,青年汽车的老板庞青年也“不干净”,其名下有73家公司,周边风险提醒有1723条、预警提醒801条,其所控制的公司被法院强制执行57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158次,可谓是“劣迹斑斑”。

那么,就是这么一家车企,就是这么一位掌舵人,其推出的“水氢发动机”,到底是不靠谱呢?不靠谱呢?还是不靠谱呢?

写在最后:

就在截稿前,工信部发文称“未收到青年汽车准入申请,水氢汽车不能生产销售上路行驶。该产品没有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能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

由此看来,庞青年和他的“水氢燃料汽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成魔还是成佛,或许就在一念之间。

关于“水氢汽车”,还可以看看央视财经的报道——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暮四(刘小闷)个人微信:musixians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47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