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小编近日从一汽-大众官方获悉,当地时间2月25日至27日,一汽-大众新品牌将在大众集团总部——德国沃尔夫斯堡全面亮相,这个大众集团旗下的全新子品牌。将塑造一个年轻化、现代化的品牌意识形态,并将拥有自己的品牌LOGO,广大汽车消费者心心念念的合资下探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收割局。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第三品牌或被命名为“捷达”,主打低价民用车市场

早在2017年,一汽-大众发布的2025战略中就提出:就会向市场推出新的汽车品牌,并和大众、奥迪,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而更大程度的完善其自身产品线。与此同时,而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布的信息显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已变更为大众、奥迪和捷达系列乘用车等。从而我们推断,新品牌极有可能就叫做“捷达”牌。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捷达作为一款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大众神车”,从1991年末开始国产组装下线至今,捷达的累计销量约达400万辆。而经过换代的捷达车型更是以32.66万辆的业绩,成为大众品牌旗下18年的销量冠军。而大众要想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营销工作肯定会十分繁琐复杂,把捷达拿出来独立成一个品牌,既完成了宣传又省下了高额的营销成本。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此前一汽-大众内部人士也曾表示,新品牌将主打7-12万元市场区间。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生产规划显示,主打家轿市场的捷达车型将停产,这是目前一汽-大众唯一一款定价10万元以下的车型,捷达的停产,也意味着一汽-大众品牌将放弃10万元以下的汽车市场。后续将会由第三品牌进行覆盖。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大众自身市场定位不断上探,力求推行第三品牌?

刚刚过去的2018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迎来了10年来首次下滑。但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强劲的产品竞争力,年销206万辆和203万辆的南北大众依旧坚挺!特别是一汽-大众全年销量增长3.8%至2,077,554辆,拿下国内单一车企销量冠军,大众、奥迪销量分别达到1,416,666辆、660,888辆。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产品结构方面,定位大众化消费市场的大众品牌过去一年得到了优化,以迈腾、探岳、速腾等高溢价产品销售比重进一步提升。大众的市场定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上探空间。这也使得尚未完成低中高三个产品线搭配的大众集团,更加坚定地要推行第三品牌。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2019年的中国车市已经悄悄开始了新一轮地盘争夺战。大众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第三品牌的目的何在?实际上,多品牌运作才是大众这类跨国车企巨头的命脉所在。纵观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前三的上汽通用,构建出了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三大阶梯式品牌,品牌序列十分完整;而“同胞兄弟”上汽-大众,构建了大众和斯柯达两大品牌,完成了高低搭配,但是一汽-大众拥有的是大众和奥迪两大中、高级品牌,显然缺失了低端汽车市场的份额。所以一汽-大众才会不断上调自身的市场定位,从而腾出空间,力求完成产品线的高低搭配。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全新品牌市场发展前景不小,自主品牌或将迎来冲击

2018年,捷达全年销量32.77万辆,近半年每月仍然保持着3万+的销量,这个成绩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中,可以说是超然的存在。

而这个极有可能以“捷达”命名的第三品牌,低于12万元的新车型定价,也就注定了,它就是要“走量”的品牌。也同时意味着,大众瞄准了自主品牌畅销车型的价格区间。并且考虑到大众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积累的口碑,新品牌的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根据乘联会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55家自主品牌车企中,真正意义上同比实现增长的仅不足10家。更重要的是,价位较低的车型仍是自主品牌的销量支柱。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以吉利汽车为例,2018年,吉利汽车8-10万元的车型销量占比30%,8万元以下的车型销量占比也接近30%。这意味着,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占据了吉利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毫无疑问,低端价位阵地的失势,将会直接影响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再加上大众全新品牌的“降维打击”,自主品牌在19年势必会迎来较大的冲击。

这是收割局?一汽-大众将推第三品牌,继续扩充在华市场份额!

小编说:不管是跨国车企还是自主品牌,只有实现足够广的产品覆盖率,才能拿更可观的市场份额,而新品牌的推出,定会为18年销量增长放缓的一汽-大众,喂了一颗19年的销量“定心丸”,而自主品牌能不能挺住一汽-大众新品牌对其造成的冲击,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88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