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共享出行到底靠谱吗?

自ofo和摩拜打响共享出行第一枪后,国内共享出行市场迅速点燃,在短短四年时间骑共享单车、开共享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共享出行普及价值还在于硬生生创造出了新的移动支付消费场景,以至于网络上调侃共享单车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诚然共享出行对移动支付场景带来的价值巨大,但繁荣过后的一地鸡毛却让更多的用户对共享出行这个新事物打上了一个问号,到底靠不靠谱?

【分析】共享出行到底靠谱吗?

单车暴雷困境

2017年应该是共享单车最惨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频繁出现共享单车暴雷事件,看似百家争鸣的共享单车市场,经过这一年的洗礼一下进入了寒冬。悟空单车、3Vbike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酷奇单车占用一定市场份额的共享单车品牌,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无非退还押金而倒闭。

进入2018年后,整个共享单车市场趋于平静,大家仿佛达成共识自残式的补贴运营方式被大家所放弃。市场上仅剩的摩拜、ofo和哈啰单车都走向精细化运营,烧钱已经烧不动了。

转折是在4月摩拜以27亿美元卖身美团,从而让共享单车第一之争画上了句号。看似体量最大的ofo反而在年底时,曝出退押金困难,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被资本追逐的ofo最终被资本抛弃。

收购摩拜后美团承受了史上最严重的亏损压力。根据2018年11月22日分布的Q3财报数据,美团的净亏损达到了24.64亿元,对比2017年的同期亏损额度,已经翻了两倍。而寄希望摩拜能带来巨大日活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截止2017年12月,美团每月的点评活跃用户数量在2.89亿左右,收购摩拜后,每月活跃用户数量为2.9亿,变化几乎为零。

共享单车的重资产运营模式给美团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无奈中王兴把摩拜改名为美团单车,并入到美团子业务中。

【分析】共享出行到底靠谱吗?

共享汽车艰难发展

高调进入共享市场的宝马汽车最近被曝出,第一批投入的1500多辆宝马车经过几年后仅剩余不足百量,让人唏嘘不已。

而以奔驰smart车型为主,成为网红共享汽车品牌途歌在刚到的2019年也陷入崩盘危机,押金难退、员工讨薪近期频繁出镜。

其实,途歌的失利在行业内并不是个案。2017年起,先后有友友用车、EZZY等共享汽车企业陆续倒闭,而很多用户的押金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独立运营的共享汽车品牌最终都因为资金链断裂走向了同一个结局。比起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资产更加沉重。假设一辆汽车最低成本10万元,如果投放1000辆,那么光前期投入就至少一亿元,后期还有持续的运营成本,大量补贴,融资节奏根本追不上烧钱的节奏。

目前来看能正常运营的共享汽车品牌背后都是主机厂这样庞大体量的企业作为后盾,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共享汽车领域的进入门槛相对还是很高的,只有大公司才有资格进入战场。

即使这样,这些共享汽车品牌同样过的也不太好。

共享汽车在资金问题解决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日常运营压力。

日常清洁、维修、充电等维护工作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个城市的地勤运营团队至少得百人才能运转起来。

另外,车辆更新成本也是企业一个沉重的包袱。我们都知道,现在路上跑的共享汽车大多数是电池驱动,而初期投入到市场的还是早期续航百公里的初代车型。这让共享汽车的周转率非常低,而到今天续航增加后则需要对初期车型进行替换迭代,支出成本可想而知。以两年一次的迭代频率,一辆车的运营收益根本无非覆盖迭代成本,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了解,全国目前有超过300家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然而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实现整体盈利。当下共享汽车企业都在积极调整网点分布,希望通过精细化运营尽快实现盈利。

【分析】共享出行到底靠谱吗?

共享出行出路在何方

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战争留下的一地鸡毛,让我们不得不警醒起来。

本来已经走下坡路的单车市场,在共享单车进入后,似乎找到了重生的方向。千万大单让很多小作坊的单车企业飞速成长,可是不健康的行业发展必定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在共享单车持续暴雷后,这些依附在他们身上的单车企业,仅仅昙花一现迅速跌倒冰点,大量投入无法回收订单款项,导致大批的单车企业迅速死亡,生产出来的低质单车成为城市无法消化的钢铁垃圾。

另一方面,过度投入导致城市资源也被共享单车所消耗。专家表示,共享单车是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的交通服务,不仅停放占道,而且过度投放和管理不善产生大量“僵尸车”,多地出现大规模“单车坟场”,造成资源浪费和巨量固废污染。未来应加强对共享单车的及时回收、再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共享汽车领域资产过重,运营成本高等天然门槛,所以入场的竞争者不多,最终也只是一些主机厂旗下的品牌还能活下去。

但他们也有自己无法逃避的问题。

增量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占有更大市场,但另一方面不断的增加会对整个城市交通体系形成正向压力。也就是说,共享汽车越多则会挤占其他车辆的道路行驶资源。

另一方面,对用户来说体验并不友好。停放位置过远,价格过高这些门槛让一部分用户不愿去尝试这种新的出行方式。

【分析】共享出行到底靠谱吗?

新技术解围

分析人士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是实现共享经济大规模个性化服务的重要一步。早期,全球住宿分享平台爱彼迎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寻找住房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搜索结果。共享出行则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精细化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找到盈利空间。

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共享经济未来依然充满活力。普华永道等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有望从2015年的150亿美元增加至3350亿美元。

新技术总能带来更多可能性。例如,5G时代开启,万物互联,将创造全新的共享需求和机会;自动驾驶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乘车共享业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无人机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物流;区块链技术有可能直接将消费者和共享经济提供者联系在一起,完全取消中间人。

虽然共享这个概念在出行领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无疑这是大势所趋,未来共享出行必定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之一。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47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