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换电靠不靠谱?蔚来回应称“每天只需五万元”

作者丨张男

编辑丨奚亭

尽管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交付数据超出预期,但蔚来再次被业界质疑。

10月11日,虎嗅在报道中指出,蔚来“终身双免”(免费质保和免费换电)的服务成本无法估量,财务上不可控,所以,附带着这两项承诺的电动车销售金额也无法确认为营收。

对此,蔚来副总裁朱江在蔚来APP上回应,ES8上市时,公司就确定了终身质保服务,并非本次新增。因此在2018年的财报中,就已披露相关保修费用会根据会计准则从车价中剔除作为递延收益进行处理,不存在“确认收入不妥”的说法。而免费换电服务则是经过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联合反复精算的而推出的,每天只会为公司增加5万元的运营成本。

他详细描述了免费换电服务的成本构成:根据实际运营数据统计,目前平均每天有1000个用户在蔚来进行免费换电,每次换电的充电量约50度,单车单次成本大概50元。至于文中提及的“换电站建设、配备大量动力电池以备周转”等成本,朱江称,换电站及其运营成本早已存在。

如此测算,蔚来每天只需支出5万元就能为用户提供免费换电服务。这在朱江看来,是“花小钱办大事”,他称,每个换电站每天能为用户提供72车次的换电服务,解决了充电等待时间长的痛点。而且将换电免费化的政策变相为蔚来节省了营销费用,“我们宣布后,蔚来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和订单量都有不错的提升”。

对于文中指出的“按照整车15年的使用年限,蔚来要用坏三套电池”的估算,朱江给予否认。他指出,根据蔚来电池包的设计寿命和实际测试表现,在满充满放1200次后,仍然符合动力电池的使用标准。联系到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假设每块电池每周两次完全0~100%充电,一年累计100次,那么在15年里有最多一块半左右的电池就够了。

联系到动力电池可以梯次利用,他进一步称,旧电池仍有残值,而且随着技术提升和生产规模效应的显现,未来电池成本的下降也是可期的。

朱江总结道:“我们财务上的帐是算得过来的。要维持一个健康运行的换电体系,也并不需要花那么多钱。”

以下为朱江回应原文:

今天注意到有媒体朋友的文章解读蔚来首任车主免费换电(以下简称免费换电)政策对财务的影响,我也想在此发表一些看法。

蔚来推出免费换电是经过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联合反复精算的结果,根据目前免费换电实际运营数据统计,平均每天会有1000个用户自驾免费换电。一次换电的充电量大约50度,单车单次成本大概在50元人民币。因为换电站及其运营成本业已存在,实际上,目前免费换电每天会让我们增加大概5万元人民币的运营成本。

截至目前,蔚来用户的家庭安桩率接近80%,绝大多数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会采用闲时家充桩补能,也不会给整个换电体系和公司财务带来过多负担。

我还想指出的是,通过换电实现了电动车高效快速补能,其整个补能时长和燃油车差不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充电等待时间长的痛点,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一个换电站一天可以为72车次提供换电服务,效率是高的。这也为蔚来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赢取了更多的销售机会。这个政策变相的为蔚来节省了营销费用:就在我们宣布免费换电,双免组合政策推出后,蔚来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和订单量都有不错的提升,可见这个费用的支出是很有效的。

文章里说“整车15年要用坏三套电池”,这可能源于对蔚来的动力电池技术了解不深。也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根据蔚来电池包的设计寿命和实际测试表现,在满充满放1200次后,仍然符合动力电池的使用标准。联系到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假设一块电池每周两次完全0~100%充电,一年累计100次,那么在15年里有最多一块半左右的电池就够了。此外旧的电池并不是就“报废了”,残值不会为零,而是可以进入梯次利用的体系继续发挥价值。而且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和生产规模效应的显现,电池成本的下降也是可期的。结合以上所说,要维持一个健康运行的换电体系,我们并不需要花那么多钱。

关于终身质保,蔚来在ES8上市时就已确立了终身质保服务,并非本次新增。因此在2018年的财报中,就已披露相关保修费用会根据会计准则从车价中剔除作为递延收益进行处理。因此不存在“确认收入不妥”的说法。

也提请大家注意:终身免费质保的政策,是仅针对蔚来首任车主的,而非整车的终身寿命,更还有另外两项排除条件(发生过大事故、未在授权服务站进行保养维修)。如果蔚来首任车主使用时长平均为5-6年的话(终身免费质保权益在车辆转手时即失效),核算起来,我们所需承担的成本和雷克萨斯混动车型6年免费质保的成本差不太多。此外,按行业惯例,零部件供应商也会为其产品向厂家提供至少三年的质保索赔。换句话说,我们在财务上的帐是算得过来的。而随着整个行业服务及用户导向的意识不断提高,我们也看到,也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和新汽车厂商,比如领克、小鹏、威马等,为其单个或全产品线陆续推出了终身免费质保政策。

蔚来在中国汽车行业内,确实做了很多的创新,从理念、商业模式,到技术、产品、用户运营和服务等,我们也希望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智造转型升级贡献一点力量。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也特别欢迎媒体朋友与公众和我们多交流,深入沟通,就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编辑:奚亭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115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