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新规6月出炉,造车新势力面临大危机?

【电车资源 行业资讯】

由于申请造车生产资质门槛很高,而且投资建设工厂周期长,投入成本大,现阶段很多造车新势力都选择了代工的模式,如江淮汽车给蔚来代工,海马汽车给小鹏代工,东南汽车给电咖代工,一汽给新特代工等。

代工模式利弊还是非常明显的,弊端有生产成本不可控、生产质量不可控、生产流程和节拍不可控,同时对于定位高端的造车新势力而言,选择和自主品牌进行合作,对于自身品牌定位多少还是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代工模式也有好的地方,接受代工生产的传统主机厂,产能基本都是有富余的,代工模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部分富余产能,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约社会资源。同时,也盘活了这些传统主机厂。

代工新规6月出炉,造车新势力面临大危机?

网上流传的代工新规其实并没有出炉,现阶段也只是草案。下面,我们就针对草案中提出的关于被代工企业需要满足的条件,来论述一下,造车新势力是否会面临代工危机。

根据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已经拟定的代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需要达到40亿元人民币;过去2年内,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企业需要有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的实收资本;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门槛确实提高了很多,其中有几个硬性条件,如果真的实行,对很多没有工厂的新造车势力来说,打击确实是致命的。

代工新规6月出炉,造车新势力面临大危机?

研发投入至少需要达到40亿元人民币

想要代工可以,但前期累计必须要有40亿的研发投入,从而确保代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否则就是落后产能、浪费社会资源,40亿也基本算是汽车行业融资的基本门槛了。这个硬性条件,将一些PPT造车企业直接扼杀在摇篮阶段。

代工新规6月出炉,造车新势力面临大危机?

过去两年内,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现阶段,很多造车新势力压根就没有上市销售的车辆,更不要谈有1.5万辆的交付了,所以这批企业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有生产资质,自建工厂;要么就趁早关门。即使之前有上市销量,两年内要有1.5万台,从目前看,也只有蔚来可以满足了。当然,按照现在的销售节奏,小鹏G3和威马EX5达到这个销量,问题也是不大的。

代工新规6月出炉,造车新势力面临大危机?

三年产能15万

如果采用代工模式。就必须签订3年代工合同,每年产能必须达到5万辆。这个政策直接将造车新势力至少锁死3年,很明确地告诉这些企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是来圈钱的,而是要正儿八经出产品,有销量的。如果玩不动,就另做打算吧。

代工新规6月出炉,造车新势力面临大危机?

小结

如果《代工管理办法》真的出台,国家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加速优胜劣汰,让一些只知道PPT造车和圈钱的新势力们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未来。

文章来源:电车资源网www.evpartner.com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837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