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近日有网友向问题哥询问: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有问题?交给问题哥来解答!

看到粉丝提出的这个问题时,问题哥内心很是欣慰,因为恰巧这正是问题哥最近的研究方向,在此正好与各位粉丝一起分享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心得。

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不过,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划两个重点“近两年”和“机油乳化”。在这个问题中二者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我先卖个关子。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下面这些问题。

说说什么是“机油乳化”?

机油乳化指的是一些不溶于机油的小分子化合物(如水),因为某种原因混入机油中变成互不相溶的微小液滴,形成乳白色液体(乳浊液)的现象。乳化后的机油,润滑和降温能力会大大下降,对发动机造成危害。其实过去在一些行驶时间较长的汽车上,也会出现机油乳化现象,这多半是由于发动机中水路出现泄漏,冷却液进入到机油中造成的。而近期我们关心的本田1.5T“地球梦”和现代1.6T的“机油门”事件,准确得讲,发生的并不是“机油乳化”,而是“机油增加”。

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为什么我要这样强调呢?

因为“机油门”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汽油”而不是“冷却液”。

我们都知道,汽油与机油是相溶的,只有达到饱和的量后才会出现一定的乳化现象,所以我们看到一些CR-V和思域的机油体积虽然增加了很多,但乳化现象并不明显,机油粘度下降却很大。机油增加对发动机同样会造成伤害,机油变稀后,润滑能力下降,使发动机的机械磨损增加,同时机油体积增大还会造成曲轴箱内压力过高,从而导致密封失效。

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那么汽油又是如何跑到机油中去的呢?

这与活塞环的结构有关。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工作时,在燃烧室中的汽油与曲轴箱中的机油之间是通过活塞环隔绝的,但2至3道活塞环并不能100%的阻止汽油与机油接触,少量的可燃气仍会通过活塞环上的开口间隙窜入机油中,这在发动机设计领域被习惯叫做“窜气”。少量的窜气在发动机设计时已被考虑在内,而且工程师们也有应对的办法,就是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将可燃气重新导回燃烧室燃烧掉。

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而号称“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怎么会在技术成熟的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栽跟头呢?

我们留意到,出现机油增加的车型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小排量增压榨取出了大马力;二,问题车型大多出现在东北市场;三,集中爆发时间在冬季。这便与“近两年”的环保政策和市场导向有关了,国家要求环保,群众要求省油动力强,催生厂家纷纷开发小排量增压机型。而增压发动机的马力调校得越大,涡轮对燃烧室内压气量越大,每次爆燃时活塞环上的推力就越大,这时窜气量也会增加,进入曲轴箱的汽油随之增多,这便是机油增加的根源。

为什么近两年汽车机油乳化问题这么突出而之前很少?

在北方的冬季,室外气温超过零下20度,许多小排量车型热车速度很慢,一般开出去3-5公里机油温度才刚达到最佳状态。对于大多数市内代步的车主,每天上班行程不过如此。混入机油中的汽油还来不及挥发出去就停车熄火了,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采用了曲轴箱强制通风也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机油增多现象。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1704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