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涨200亿 李斌的“造车梦”成真啦?

编者按:最近,伴随着特斯拉的暴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了整个汽车行业,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都成为茶余饭后的热点,蔚来汽车在交出了史上最好季度财报之后,李斌的“造车梦”真的实现了吗?

文章转载自家电网,作者家电网,经亿欧编辑发布,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家电网HEA.CN 8月26日微信原创】据西柚了解,截至昨夜美股收盘,蔚来汽车股价暴涨19.17%,报收于17.84美元。公司市值也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1.31亿美元,一夜飙升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4亿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蔚来汽车交出了公司史上最好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蔚来2020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7.189亿元,同比增长146.5%,环比增长171.1%,创历史新高。并且,蔚来在该季度还实现了首次单季交货量破万、首次毛利率转正。

一夜暴涨200亿 李斌的“造车梦”成真啦?
谷底起飞
长期以来,李斌的蔚来汽车一直都是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去年6月,由于发生了接二连三的自燃事件,蔚来不得不宣布召回4803辆ES8,并免费为其更换电池包,以消除安全隐患。也正是此次召回,影响了蔚来正常车辆的交付,导致去年第二季度蔚来汽车的整车交付数量明显下滑。并使得已持续亏损的蔚来汽车,再度亏损了32.85亿元。
去年8月22日,李斌发布内部邮件,称将进一步控制支出,提升运营效率,把资源聚集在核心业务上,全球范围内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9月底前裁员至7500人左右。
很多人都以为,蔚来汽车要撑不住了。网上更是有好事者,送给李斌一个“2019年最惨的人”称号。
对于互联网造车,也是有相当多的不看好观点。他们认为,互联网造车可以为了占据市场份额烧巨额的钱,但是带来的却是巨大的边际收益,而并非合格的产品。而汽车行业是实体经济,以产品公司为主。在没有好产品,没有技术积累的前提下,单凭追求市场份额是难以在汽车行业立足的。
有趣的是,现实却往往十分魔幻。2020年3月,中国相关部门出台新政,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眼看要失去政策补贴优势的蔚来汽车又获得喘息之机,其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出现了明显回升。
4月20日,蔚来汽车又“傍上”一位新大款:安徽合肥城建投资公司牵头的投资财团(下称“战略投资方”)。与战略投资方签署合资协议后,根据协议,战略投资方将向合资公司——蔚来安徽(NIO Anhui)注入70亿现金,蔚来则将注入核心资产(研发、供应链、销售服务网络)及42.6亿现金。战略投资方、上市公司持有蔚来安徽的股权分别为24.1%、75.9%。
随后,蔚来中国又获得了六家银行人民币104亿元的综合授信,以支持蔚来中国业务的运营与发展。而蔚来中国将与各银行在企业账户体系搭建、供应链金融、汽车金融等业务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另外,蔚来还获得了腾讯的再度加持。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腾讯控股在6月10日-7月8日期间,增持了蔚来汽车A类4普通股票,比例由之前的15.1%上升至16.3%,腾讯也由此稳坐蔚来第二大股东。
一波接一波的资金注入,让蔚来汽车一下从谷底起飞。据蔚来汽车的财报显示,蔚来2020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7.1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5%,环比增长171.1%,超出公司之前预测的营收上线35.342亿元,毛利率首次转正为8.4%,去年同期为-33.4%,上季度则为-12.2%。
在汽车交付量方面,蔚来二季度交付10331辆,超出一季度预测上限的10000辆。另外,7月销量数据为3533辆,同比增长322.1%,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这也让蔚来对于第三季度信心大增,定下了交付11000至11500辆汽车的目标。
今年是智能汽车起飞年吗
8月2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GIV2020)上表示:“从发展的阶段看,电动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接下来应该把网联化、智能化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汽车的‘属性’和‘定义’已经改变,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燃油车产业链所覆盖的范围,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成败的关键。”
伴随着这一声呼号,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好像重获新生。除蔚来的市值大涨外,小鹏汽车刚成功完成了9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 Coatue、 ASPEX、红衫、高瓴,现在正筹备赴美IPO,并拟发行8500万股ADS(代表1.7亿股A类普通股)。
理想汽车(LI.US)股价美国周二(8月25日)也同样拉涨,该股涨6.26%,报18.16美元。据悉,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首次覆盖理想汽车“增持”评级,目标价为20美元。该行认为,高档SUV在中国市场仍然颇受欢迎,而理想汽车独特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可以支撑其增长,因为该公司可以通过其扩展的电动汽车平台使自身脱颖而出。
那么,今年智能汽车是否能够落地呢?行业人士认为,在关键技术领域上,智能汽车仍面临诸多难题。虽然诸多厂家先后推出L2以上级别的车型,有的甚至无限接近L3,新产品走向市场也是新技术落地、接受消费者检验的过程。但是根据Gartner(高德纳)公司技术成熟度曲线,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还需要10年。原因在于,自动驾驶场景落地化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支撑,即政策及国际环境的加持、技术的成熟、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全新商业模式的构建(涵盖车辆拥有,出行场景,整车架构和系统,用户数据等),但是这些条件现在还不够完善。
此外,目前城市层面建设自动驾驶的环境面临着五大挑战:重建设轻运营;重数据缺应用;缺乏顶层设计;过于注重短期收益,缺乏战略眼光;政企关系及推进机制尚未理顺。行业需要有过渡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帮助智能汽车示范运营,比如解决路权、事故处理、召回规则问题等。但是又不能把还不明确的东西过早法律化、标准化,这会阻碍技术进步,危害产业发展。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中明确,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等。这也能够解释,为何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突然又再度起飞。只不过,资本的力量既是庞大的又是盲目的,希望这些“新势力”的掌门人们能够保持理智,踏踏实实地走好造车之路。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66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