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年度车测评前 十位评审专家解读他们眼中2019中国汽车丨汽车预言家

Image

经过一年的发展与变化,在第六届寰球年度车测评前夕,来自不同领域的十位评审专家向汽车行业解读他们眼中的中国汽车。

作者| 田大鹏 王一萍 编辑|王鑫

●●●

12月12日,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严苛评判——2019年第六届寰球年度车测评。

  

作为在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寰球年度车测评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在寰球年度车连续举办的五年时间里,寰球年度车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化。SUV、新能源、智能互联……关于汽车市场的关键词闪烁不穷的出现在消费者心中。

  

五年时间,寰球年度车有很多的“变”也有很多的“不变”。其中,“不变”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以及中国最强实力的跨界测试评审团。

  

寰球年度评审团包含来自来自于汽车业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他们有经济学界的汽车热爱与专注者、汽车业内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安全方面的实践者、有设计艺术领域的见证和参与者……正是他们,组建了一支涉及汽车界、经济界、艺术界的超豪华评审团。可以说专家团队组成已经对汽车不同领域进行了覆盖,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对于车型的评测都有很高的权威性。

  

汽车预言家在第六届寰球年度车测评前夕,分别对这评审团的十位专家进行采访,来听听他们眼中的中国汽车市场。

1

师建华:正确看待中国市场“两极分化”现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师建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长足进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同时看到,中国汽车品牌还相对处于弱势。

  

2018年至今,中国汽车市场出现2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时看到自主品牌出现下滑,豪华品牌保持增长。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这主要受整个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影响,经济进入低位运行阶段,也加重了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的负增长。

  

同时也该认识到,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加重,消费者在选购汽车过程中更加慎重。消费者选购车型时更加考虑中高端车型。对此,中国汽车工业也该认真反思,在存量竞争时代更需要做好内功。

2

徐长明:中国汽车出现“马太效应”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长明

对于2019年汽车行业整体状况,预测行业增速将在-7%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2800万辆平台期。

  

其中,总体上看是需求动力不足,一是首购动力不足,二是再购动力不足。这主要受国内经济结构性变化影响。梳理近几年车市销量发现,2016年汽车销量2800万辆,2017年销量为2900万辆,2018年为2800万辆。未来几年,2800万辆是一个平台期,我判断会有几年时间会在这个数字上下浮动。

  

值得注意的是,豪华品牌销量增长迅速,中低端的品牌下降幅度反而增长。这也是成为未来车市平台期的常态,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汽车的营销战略、市场定位、能力建设、合作伙伴四个方面。

3

张金换:应增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视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 张金换

我从事汽车安全领域研究多年,近几年随着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推进。这方面的安全也逐渐凸显出来。

  

大家应该注意到,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碰撞更加值得注意。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主要是保护乘员安全。新能源汽车除了保护乘员安全之外,也要保护电池组的安全。现在很多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中含有锂离子,在遇到碰撞破裂时引发电解液的泄露从而容易导致爆炸。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方面,有的是基于燃油车平台而来,相对来讲在车辆遇到碰撞时安全性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应该采用新能源专有的平台,对于安全领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也希望,寰球年度车测评中增加一些安全领域的内容测评。

4

谢鹏鸿:中国汽车销量未来或将突破3000万辆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交通与车辆首席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 谢鹏鸿

从数据上看,中国汽车今年产量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的发展水平。在外界看来,这个规模很可能到了一个缓慢发展时期。但从国外一些相对数据看来,中国的年需求量可能在4500万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中国目前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在中国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城市发展梯度差别较大,未来随着小型城市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另外,在中国汽车数据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单纯汽车注册量,而忽视了低速汽车市场,目前这类车型并没有计入统计范围。如果把该数量计入整体数据中,整个汽车容量可能已达到4500万辆。但未来这批用户会不会发展成为汽车用户,还是有很大变数。

5

陈楠:未来汽车设计会更加注重文化性和个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陈楠

目前,随着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推进。在汽车设计领域里出现了屈从于功能性和实用主义。其实这与百年前汽车刚刚出现时的汽车设计精神十分相似。

  

梳理汽车设计的发展发现,在30年前,汽车设计师很少谈到汽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文主义。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汽车设计与文化相关联,比如汽车设计上的元素采用传统的文化符号,或者与传统哲学相关。

  

随着汽车新科技时代的到来,汽车设计在屈从科技审美的同时,未来汽车设计也将更加注重文化性和个性,这将体现在汽车的色彩定制化或者内饰增加个性的图案符号等方面。

6

柳实:中国汽车应更加关注主动安全

北京警察学院副院长 柳实

2019年是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中国汽车工业也随着新中国从无到有。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汽车社会,人们需要了解汽车技术、文化、和方法,在追求豪华舒适与经济实惠的条件下,提升汽车安全方面的学习。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很多汽车制造商把关注点和投入资金放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没有重点思考车辆安全等方面的研发。我将在本届寰球年度车测评中更加关注汽车企业在汽车主动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7

朱西产:智能汽车最先解决安全问题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朱西产

在技术变革、能源革命的环境下,当下的汽车产业不同于十年前,大家已经意识到产业变革的来临,而汽车行业的变革将主要来源于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在汽车中的作用。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继续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汽车企业选择硬撑,以打价格战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还有企业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寻找新出路,这意味着有技术、有准备的汽车制造商将开始发力,开启汽车发展新时代。

  

在新的汽车时代中,智能汽车最先解决的就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尽管现在很多车都是五星安全,但一年仍有上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智能网联发展成熟,汽车可以通过辅助驾驶把伤害减轻。从这个层面上看,未来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追求也不仅限于拥有,更多的是在车的基础上提升安全保障性。

8

帅石金:不以“数量”评价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 帅石金

在中国经济下行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了很多变化。同时,在汽车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下,消费者对新能源与传统内燃机的选择上有所调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整个市场规模的下降。

  

从数据上看,2017年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顶峰,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方面的多元化在未来也将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数量评判汽车行业的发展,而是要借助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汽车的品质做好,这是一个汽车强国的特征,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变革发展的好时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汽车产业还是充满活力的。但在量上,我们还是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要以量评价中国工业的发展。

9

徐向阳:混动将成为汽车市场未来增长的重要领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徐向阳

在过去近十年的持续增长中,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当下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出现寒冷期,今年汽车销量继续下滑,这是目前中国汽车发展最明显的特征。与此同时,随着今年下半年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也出现下滑,最终导致整个汽车市场销量下降。

  

虽然中国汽车大环境并不明朗,但从细分领域看,商用车的销量在逐步增长。另外,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下滑,而随着节能减排法规的发布,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HEV车型的销量一直保持增长。无论什么类型的混动车,在未来几年都会成为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在此基础上,整车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发展要逐步重视起来。对于不同车企而言,采用怎样的混合动力系统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和未来目标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

10

姜忠君:未来衡量车企成功标准看综合服务能力

北京得资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忠军

从短期来看,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下跌态势,这是对2018年及2019年趋势的延续。

  

此外,在车市下行背景下,未来衡量汽车企业或者某品牌的成功与否不再按照市场份额和销量来标定。更大程度上是要参考车企品牌的综合服务能力。也就是说,针对每一辆所有的生命周期,车企都能为消费者提供所有的触点服务。

  

未来,汽车行业一定要在这三个领域进行调整,回归汽车本质:一、研发生产制造领域充分拥抱汽车四化;二、销售领域拥抱新零售用数据进行赋能;三、运营层面,车企应“强身健体”,控制好财务状况,为市场复苏做准备。

汽/ 车 / 预 / 言 / 家

文字由汽车预言家原创,转载请说明。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96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