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辰星:在两个时代之间,进行一场破局

Image

文|李清柯

9家。这是2019年广州车展,新造车品牌的参展数量。对比起半年之前的上海车展,参展数量锐减了一半。

2019年是新造车产品落地的关键之年,而广州车展一向被视为中国车市销量晴雨表。新造车在广州车展的集体哑火,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新造车对传统汽车工业的革新,进入了一个方向、长度不明的瓶颈期。

我们无意重复堆砌这种焦虑,但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的一个问题是:在互联网重塑了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作为第三空间的汽车,该以何种方式迎来属于它的变革?

而东风启辰给出了它的答案。在2019广州车展上,它发布了旗下的首款A+级SUV——启辰星。这款车型所承担的目标很明确:定义2020年代VIP驾乘新标准。

2020年,这是个由科技主导的时代。区块链分布成为了新一轮互联网发展的主题,以智能驾驶为标志的人工智能也将实验性地落地实现,5G通讯也不再只能空泛地谈论。

我们会看到,那场由科技所酝酿的,必然到来的变革。它驱动经济的发展,也改变生活的方式。

对汽车变革的期待,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上。作为工业制造的标志,汽车与工业时代高度绑定。我们太着迷于抛弃一个旧的时代,拥抱新时代的崭新与未知。也因此盲目地推崇新造车,过分地贬低传统车企的能力。

启辰星“定义2020年代VIP驾乘新标准”的目标,有很强的意味——它锚定的,是2020年代,但它所提倡的,却是VIP驾乘新标准。VIP,它代表着对于人的感受,对人的尊重最强烈的关切。

对人的感受以及尊重的漠视,或许是新造车在今天集体陷入失语的原因。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比如更尖锐的造型设计,更迷幻的内饰布局。

市场对于新造车的抗拒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这是对形式创新的盲目,这并不会让人产生认同。另一方面,创新并不算成功,让许多人的热情变得稀薄。正如某位新造车企业家所言的一样,“造车比我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启辰星重新强调了人的感受,有三点可以说明:

1.空间依然是一切豪华舒适的基础。基于VSA智能模块架构的大型化平台,启辰星拥有2756mm的超长轴距和1905mm同级最大车宽,以及全平后排地台。

2.用科技创新舒适。启辰星配备了零重力座椅。这张座椅是模拟太空零重力状态,参考人体曲线和体压分布开发,能够给予人体与脊椎最大的缓冲与连续支撑,有效降低疲劳。

同时,副驾驶席具备带有腿托、腰托的女王副驾座椅,主副驾皆具备座椅加热、按摩等功能。

3.对便利性进行充分的考究。启辰星带有主驾一键休闲、后排护颈航空头枕等休闲功能,以及自动净化空调系统、高保真12扬声器音响系统等环境控制。

“克制之上的先锋”

对人的感受的关切,在启辰星的设计上,转化为强烈的克制。

我们都必须承认,正是苹果手机的出现,拉开了这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大部分人都把视觉的重心放在了苹果在设计上对传统手机的大胆颠覆,却忽视了乔布斯对于设计修饰的极度克制,以及其背后对于人使用体验的关注。新造车在设计上的消费,正是这种忽视的体现。

启辰星洞察了这种克制。它采用了“混元美学”的最新家族式设计理念。在官方描述里,这种理念被解读为“气势”、“凝练”、“平衡”三元素的融合。

这三个词代表着东风启辰对待设计创新的态度:一种符合时代的设计,它必须要明确传达出时代精神,同时也要凝练过去设计上一切合理的法则,最终以均衡的状态把设计落实到产品上。

所以,启辰星在设计上的先锋是带有克制的。我们可以看到那个镶嵌着66颗立体星钻的V-Galaxy星空家族前脸,尺寸之巨大,立体感之强烈。

前脸近乎于垂直的切面以及车身侧面富有张力的高窗线提拉,也是先锋设计手法的高度体现。但启辰星的整体观感,并没有产生违和的视觉冲击。

而那些细节之处同样也是克制的高度诠释。比如双子星LED大灯的内部,采用的是星空阵列式灯带布局。与之相衬的,是流水动态迎宾灯。

这不同于许多新造车产品不加修饰的激进设计,启辰星所带来的更珍贵的启示是:前瞻的设计是能够加以修饰的,能够被高度凝聚为某一个细节特质,在成熟而冲击力十足的情况下呈现。

“从本质上,实现汽车的变革”

那如何理解科技?如何理解科技对于汽车变革的更深层驱动?如何从本质上,响应市场对于汽车变革的诉求?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东风启辰的定位需要被提及。在那场足够受瞩目的合资自主品牌浪潮中,它是为数不多成功突围的。而在穿越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它对于自身身份的辨识又有了更新、更清晰的理解。

这种理解促使了它的独立。这既为它展开了一幅充满未知的广袤地图,也赋予了它自身更多的决策权。

于是,VSA智能模块架构诞生了,而启辰星正是这个架构的首款作品。这个架构源自于奇妙的化学反应:它是新时代背景下,市场对智能化的诉求;是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下,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所带来的全球化技术资源支持。

回到“如何从本质上,响应市场对于汽车变革的诉求?”这个问题上。

答案之一,是高度符合中国市场本土化特色的智能化。启辰星配置了15.6英寸同级最大尺寸的全面屏智能中控,以及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

这当然不止是屏幕尺寸上的胜利。在这样的配置下,搭载了东风启辰联合百度开发的启辰全新车联网系统,提供了智能物联、汽车云支付、组队通信、AR实景智能导航等多项智能交互服务。

与此同时,其语音交互系统还支持粤语方言识别功能的四音区语音交互,并具备声纹ID识别功能,实现使用便利性与隐私安全性的双层保障。

而答案之二,则是先进的动力总成。启辰星搭载了一套48V轻混增压动力系统,集加速助推、能量回收、滑行停机、怠速再启动等于一身。这种混动形式,正逐渐成为国际车企解决严苛排放法规的最佳选择。

落实到使用中,它既解决了传统燃油车油耗的问题,比如在起步阶段,电动机能够为车辆提供直接的驱动力,也解决了插电式混动,在充电条件上的限制。比如这套混动系统,能够通过发动机带动以及制动力回收,完全实现能量的补充。

这是同级别唯一具备48V轻混增压动力系统的车型。这种目的是明确的,通过先进动力总成的搭载,重新树立起同级别的动力总成标准。同时,更为现实地解决传统电动车普遍存在的续航里程不足问题。

“传统造车新势力”

事实上,在时代与时代的边缘之间,它们的联系不是断裂的、非线性的。两者之间,或许充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气质,但人的感受作为核心的特质,总是或清晰、或隐蔽地贯穿其中。

新造车在产品变革上存在盲目,而传统汽车品牌则过分遵循于原有的成功经验。即便是更懂中国市场的一些自主品牌,它们模糊地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它们亲眼所见科技在这片土地上所催生的生活方式,但仍然难以把这种必要性转变为深入产品核心的变革推动力。大部分的时候,创新成为了某种渲染的话术。过往性价比策略的成功,在今天,使它们陷入了舒适圈当中。

而启辰星正是承载人的感受的介质。它强调对人的关怀,也带有先锋的气质,核心的变革由科技所驱动。它淡化了人们对于传统汽车的沉旧的抱怨,也弥合了新造车盲目激进对人们造成的不适。

它模糊了过去传统车企与新造车截然对立的边界,让新变化来得自然以及舒适。

在广州车展上,东风启辰总经理马磊说:“自主品牌的优势,在于更懂中国消费者。面向启辰新十年,集联盟全球智慧,为中国消费者专属打造了VSA智能模块架构,并以启辰星为起点,为他们创造更加精彩的智趣用车生活。”

这段话揭示了启辰星的诞生,也呈现了这家车企开启二次创业的自信:他们立足于中国,能更敏锐知道中国消费者的声音。而连接全球资源本身,意味着他们能够用足够宽广的全球视野以及足够丰富的技术资源,对中国消费者的声音进行响应。

而东风启辰所定义的“传统造车新势力”,正是对以上所述的准确归结。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934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