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海康集团温熙华:聪明道路如何赋能未来出行

【编者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驱使下,全球出行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5G、自动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出行产业和未来出行方式。以电动化为基础,以绿色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特征的跨界融合浪潮中,中国已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

10月25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在浙江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汇聚全球出行产业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使命,见证和推动关于未来出行的时代创新浪潮。

亿欧汽车作为本次大会的协办媒体,与大家第一时间分享精彩内容。


10月26日,在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电海康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温熙华发表了以“打造聪明道路,赋能未来出行”为主题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未来交通不光靠高精度地图,路上任何一种感知数据或状态都非常重要;

二,形成全息立体透明的道路要靠透明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人工智能、融合感知;

三,数据融合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百分百准确率的识别;

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有所删改):

看到这个题目,之前几位嘉宾都讲过,这里很多概念我这里不重复讲了,我们把我们擅长的东西或者我们自己做过的东西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这个题目是打造聪明道路、赋能未来出行。未来出行刚才大家讲到很多的其实是很大的生态,我能做的东西,就像刚才海涛兄弟说的,我只能做下面一部分感知,把所有路况感知的一些数据实时发到汽车上去,来赋能我们的未来出行。不光是视频的,还有雷达的,还有毫米波的,都在德清来实践,还是非常感谢百人会和德清县人民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来做这个事情。

汽车产业的发展变化其实影响了交通产业的发展变化。车和路永远是分不开的,就像我们今天提出的话题叫车路协同一样,不管是你从L0到L4,还是说我们从最简单的两个轮子的车开始,一直到我们的人、车、路、云,甚至还有能源,实际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家企业只能把其中一块做到极致,大家要在整体产业里共同推进未来出行。

现在我们国家把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实际数据是未来的战略。如何在交通方面做好数据,不光靠我们前面所说的高精度地图,实际上路上任何一种感知的数据或者任何一种感知的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动态数据。整个交通基础设施可能发生一系列规模化升级,当然在座可能很多是交通行业领域的专家和领导,也在一起思考到底我们现有道路基础设施能够怎样获得赋能,为未来出行打好基础。用AI的方式也好、用数据的方式也好,这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

有的人说“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有的人说“智能的车,聪明的路”,最后会走到一块。我这里想提一个观点,实际智能的车也好、聪明的路也好,可能我们还没有思考到的一点,是真正量化起来以后我的群体智能到底怎么办,我们这个实验室、我们这个研究院也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也找不到好的专家来探讨,到底群体智能会实现什么样的过程,特别是在交通上的群体智能。在工业4.0上或者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可能群体智能还比较好做,但是如果在交通过程中,因为有人参与、有车辆参与、有我们道路动态数据参与,还有我们未来高精度地图参与,群体智能怎么体现自动驾驶或者实现功能,希望得到在座各位专家的支持。

我们中电海康始终坚持让道路更聪明、让车辆更安全,回过头来我们更想让道路聪明一些,不一定做到很聪明,但是我们努力把它聪明化。这个情况下我们想提出一个想法,打造全息立体的透明道路,也就是说像前面几位老兄说的那样,感知设备、边沿计算、交通的大数据云控平台,这些其实都是为了以后道路的透明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协同,我们要打造聪明的路,不光是透明化,透明化也许海康有点优势。数字化和网络化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产生数据过程中需要有网络,传到云上去还是传到边缘上去,最后能不能做成智能化,我用“四化”来把它诠释。要形成全息立体透明的道路,不仅仅是这“四化”,还要加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加上我们多种融合感知的技术。

我们在构建产业链的过程中,刚刚海涛兄弟也做了详细的阐释,比如车路协同感知设备、车路协同边缘计算终端、辅助驾驶安全预警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相对来讲我们做的比较细,符合我们海康公司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通过我们的透明道路或者我们聪明的路,能够把实时的数据传输到我们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车上,这是一块非常有用的数据,可以把信号灯的数据、人车的数据全部传到我们所说的车路协同的平台上进行处理,这在边缘端上可以实现。我们把一些非实时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比如车牌、流量、位置信息传到我们的云控平台上,城市交通的云控平台上,之间又有互动。在云控平台上我们经过一些数据处理以后,又可以形成很多透明道路的管理平台,或者区域交通动态控制平台。我们在桐乡已经实现了33个路口红绿灯协同,提高了15%的效率,这是整个城市市中心的33个路口,通过我们的区域动态,交通控制已经实现,它的基础也是来源于我们透明道路和透明路口的数据。

所以我们想,把云控平台的一些价值、一些数据可以进行增值服务的实现,这也是一个数据的赋能工作。在这个情况下,真正的感知来的数据或者感知手段的融合计算,激光雷达、视频、毫米波雷达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融合的,因为用任何一种感知手段还是不能够百分之百准确识别。

数据融合以后,对整个事故、事件、人物、车辆准确率至少在100米以内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我有信心,因为我们在德清芯片大厦三楼已经实现了。所以这是我们刚刚所说的,我们要在前端感知的融合算法上要加强,大家有兴趣还可以到德清芯片大厦三楼来看看。

整个解决方案,怎么让道路更聪明、让车辆更安全,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体系来解释,不光是有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和一些应用,还要更多通过AI手段对这些设备进行赋能,形成实时计算功能。

我们非常有幸在百人会的指导下,在德清市政府的授权和共同合作下,围绕着7.8公里来去做,现在在大会期间开放的是3.77公里,这里面有14个场景全部可以实现。我们采用中巴车实时感知道路数据,与车上APP进行协同,这个APP不是我们单独设计的,是在高德地图的基础上增加,有14个场景。

同时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可以在无人驾驶上得到方向盘、加速度等各种数据,看汽车是不是得到相应的响应,大家也可以在三楼可以看得到。

这个情况下我们有一些数据,从检测车辆的横向,检测车辆弹出的数据和采集的数据是非常大的量,每一秒钟可以有20条数据,可以在车上时时刻刻看到这个车的位置信息、加速度信息等等。

平台上同时可以接16辆车进行测试,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测试是我们这个平台具备的能力,我想一个德清县20万辆车应该有吧,举例20%好了,4万辆车应该还是需要考虑的,所以这个平台是蛮大的。

因为我们也是初次尝试,通过我们提供感知手段的方式和一些好的合作伙伴,我们想加入百人会一起来去履行我们这个使命,这是我们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120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