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安全提示_交通,泥石流,长春暴雨

这几日断断续续的雨水

小伙伴儿不禁要问

“这种模式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雨水还将持续

还要下雨!

真是醉了

这雨,到底为啥下个不停?

雨下起“瘾”

请广大驾驶员雨天出行

请注意交通安全

遇到积水路段

请勿轻易涉水行驶!

暴雨天行车须知

➡ 不要贸然通过低洼、桥洞等路段,尽量折返、绕行,这些路段积水比正常路段要深很多,应果断选择绕路。车辆进入积水后要减速慢行,车速过快会溅起水花,容易进入发动机进气孔及其关键部位。

➡ 避免与其它车辆并排在积水中行驶,否则容易被其它车辆激起的水花溅入发动机进气孔或排气管等部位。另外,其它车辆激起的水花过大还会影响视线。万一在水中熄火,要立即关掉所有电器,拔出钥匙,千万不可以再次启动,以避免对发动机造成更大损害。随车配备安全锤,破窗器等破窗工具,一旦被困水中,立即破窗自救。

➡ 雨天行车,后车应随时注意前车动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因前车紧急制动或急转方向而发生事故。

最后要牢记雨天行车安全三宝:降速、控距、亮尾 。

客运企业及客运驾驶人注意事项

◆ 客运企业应认真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对客车驾驶人组织开展雨天安全驾驶、应急处置培训教育,提高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加强对客运车辆GPS监控力度,及时纠正驾驶人超速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高速公路违法停车等违法行为。

◆ 客运车辆驾驶人在雨天或者湿滑路面驾驶时,要采取点刹的方式制动,转向时要先减速,适当加大转弯半径慢打方向盘,以免车体失控。

◆ 雨天路面湿滑,视线不良,易发生大客车失控侧翻、碰撞事故。强降雨易引发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客运车辆行经陡坡、临水临崖等山区道路时,应注意警示标志,尽量避开经常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的路段;确实无法避开时,应减速慢行,仔细观察道路情况,确认安全后尽快通过。

驾驶机动车交通安全提示

确保视线清晰。出门前检查雨刷器,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刮除雨水;行车途中若车窗起雾,可将出风方式调成除雾模式,开启冷风或暖风,驱散雾气。需注意的是,暖风除雾初期雾气会更浓,要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后除雾,待视野清晰后再上路行驶。

速度要慢,勿急刹车。下雨天道路湿滑,要放低车速,不要急踩刹车,否则容易发生侧滑失控,驾驶过程中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急打方向。

转弯要慢,勿急打方向。雨天开车转弯容易侧滑,所以转弯时要慢,过弯之后再恢复正常车速。如果看不到对面弯道情况,要鸣喇叭提醒对面来车注意。打方向盘要轻柔,不要猛打方向盘和猛踩刹车。

尽量减少超车、并线。下雨天对车辆的控制比正常天气下要难,所以行驶中尽量减少来回并线和超车,尽量选择跟车,不抢风头。

加大前后车距。雨天路面湿滑,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要长,请拉大跟车距离,为自己留下处置紧急情况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事故发生。

正确使用灯光。降雨导致能见度降低,应及时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这不仅是为了照明,也是为了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到你的存在。另外要注意,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注意礼让非机动车和行人。下雨天气,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身披雨具,观察视野和听力受到一定限制,机动车驾驶人要注意观察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状态,适时避让,尤其在人行横道,发现行人正在通行斑马线时,要注意停车避让。

积水路段要小心。遇到积水路面要仔细观察水深,可参照前车通过情况来判断,若前车通过,就安全(当然如果前车是大型车、底盘高的越野、SUV等,当参照物就不合适了),如果水深就绕路。通过时速度要慢,以免激起水花进入发动机。带折角的边框文本,可以更换边框颜色!

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交通安全提示

各行其道:驾驶非机动车要走非机动车道、行人要走人行道,如果没有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务必要靠道路右侧距路缘石1~1.5米的范围内行走,不要进入机动车道。

遵守交通信号:通过路口要选择有红绿灯控制的路口按照交通信号的指示通过,千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机动车道,以避免车辆临近时不能及时采取制动等有效措施进行避让。

在道路边缘行走时要注意避开围墙,尤其是施工地点的围墙危墙。如果必须通行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横过道路,要注意“左看、右看、再左看”,确认自己的左右方向没有车辆临近,或判断左右方向车辆来到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你安全通过路口时才能通过。

尽可能绕过积水地段:如果必须要通过积水路段,一定要注意观察附近有没有供电设备,有没有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如果发现有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切勿接触,应离开落地导线8米以外,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记号,提醒其他非机动车和行人不要靠近,及时打电话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注意下水道井盖。积水较多时,有些井盖会被水流冲走,出行时务必要留意水面是否有旋涡或向上泛水花的情况,这样的地方都是没有井盖的下水道口,以避免非机动车或行人掉进窨井内受伤。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4634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