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策划 | 新造车江湖的“备胎、出轨与转正”

Image

今天是五月二十日,星期一,是今年初夏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还没从短暂的周末缓过神儿来的人们带着惺忪的睡眼,开启了挤地铁抢座、打卡上班的一周。工作日的白天总是没有色彩的,但是到了晚上一切都变得不太一样,特别是五月二十日的今晚。

当热衷于健身打卡、英语打卡的小姐姐今晚的朋友圈突然替换成一盒精致却不太昂贵的巧克力;当身边的女同事今天的眼妆突然妖娆了起来;当坚持半年穿同一件橘色T恤的男同事今天突然换上了白衬衫,我猛然意识到,又是一年几度的中国式情人节5.20来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汽车头条APP温馨提示锡纸烫和大波浪的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当利益最大化的欲望与爱情自私的本质相碰撞的时候,恩爱可以秀,但注意朋友圈分组!

在商业社会里,所有事情都讲究利益的最大化,爱情是如此,商业行为的逻辑更是如此。因而,由此衍生出的爱情附属产品出轨、备胎、转正上位,在商业社会中司空见惯。

在重资产、长产业链的汽车行业中,一群造车新军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样在上演着一幕幕备胎、出轨、转正上位的恩怨情仇。

备胎:养成的逻辑是什么?

为了快速实现量产交付,造车新势力企业们开始打破常规,寻求另一种解题方法。

众所周知,按照以前的资质政策,造车新势力企业们需要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颁布的双资质,才能获得进入生产阶段的入场券。

然而由于此前发放的十五张新能源生产资质并没有给中国新能源产业带来鲶鱼效应,反而出现了拿到资质就退场的僵尸效应,发改委暂停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发放。

这在挤出水分的同时,也将迫切希望进场的有实力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挡在了门外。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车新势力企业们的目的是抓紧实现产品落地,既然明媒正娶不行,纳妾生子——代工生产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

无奈之下,造车新势力企业们一边准备着资质申请,一边开始与拥有生产资质的传统汽车厂商接触,养起了备胎。

最先明确提出养备胎的企业是蔚来。蔚来董事长李斌的心中有一笔清楚的账:如果建厂的话,就需要100亿的投入。然而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企业,资金短缺因而钱必须花在刀刃上。因而李斌认为,蔚来汽车并不希望自己建厂,而要坚定地走与现有制造企业合作的道路。

在与诸多的汽车厂商接触后,蔚来最终锁定了与江淮汽车签订代工协议,快速推进首款量产产品ES8的量产落地。

随后,这种成本更小、速度更快的代工模式被推而广之,得到不少造车新势力企业的青睐,养备胎之风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盛行。

其中,小鹏与海马签订了代工协议、一汽分别与拜腾、新特签署了代工协议、博郡则选择与一汽吉林合作生产其全新车型、奇点与北汽达成代工合作、东南汽车也成为电咖的代工方、车和家与华晨达成代工合作。

造车新势力企业们即便顶着外界对产品质量的质疑也坚持选择代工模式,为的就是在淘汰赛打响之前,迅速占位实现产品落地。代工的名声不好听,但确实很有用。

但沦为备胎的传统车企们需要思考的是,作为有车先天优势的传统车企,如今却沦为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代工厂,而在双方的合作中发展得越来越差,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如今,海马已经被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海马;同为代工厂的江淮的盈利情况也一直不太乐观,这些曾经代表着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传统车企,是否真的要在这一波造车大潮中备胎到老呢?

出轨:再多一重保障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养备胎是希望设置多重保障,让自己一直处于感情的丰盈状态,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境地。然而人的感情太过复杂,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因而一旦开启了备胎模式,便会止不住地希望有第二个、第三个。

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为了规避风险,占据主动地位。在利益纠葛、发展需要、相互制衡等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之下,即便是备胎模式,也有身不由己的出轨情况产生。

作为备胎鼻祖的蔚来,便率先有了备胎模式下的出轨行为。在与江淮敲定了代工合作后,蔚来的雷达并没有关闭,反而像是吃到了甜头般,开启了疯狂捕猎模式。

在两年时间里,蔚来先后与江淮、长安、广汽成立了2家合资新能源汽车公司及合作代工,分别简称:长安蔚来,广汽蔚来,江淮蔚来。

那么,出轨了 江淮的蔚来,如何平衡这三家企业之间的关系呢?聪明的蔚来通过与江淮的合作,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抢占先机,率先量产交付;而与长安的合作,则更加侧重于合作而不是代工,完成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汽车产业的全领域覆盖;与广汽合作,蔚来将重心放在了用户体验和服务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彼此之间在研发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则会打通大家新能源车充、换电整体解决方案等使用上的服务等,当然,与广汽的合作也涉及研发和销售,但并不涉及生产。

蔚来深知,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企业,但想要达到降低风险、达到商业目的,必须全方位出击,掌握主动权。

转正:哪家造车新势力将成主流?

在利益的纠葛中艰难地维持平衡,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始终保持理性,造车新势力企业所做的每一步尝试,无非是希望成为一家不再被标签化,不再被人低看一眼的造车企业。

那么,哪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能够真正实现转正上位,在已然打响的淘汰赛中突出重围呢?

造车新势力企业经过了三四年的市场角逐,目前的排位已经逐渐清晰。在汽车头条APP发布的数期造车新势力靠谱指数大排名中,蔚来、威马、小鹏等已经实现落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始终占据靠前的位置。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想尽办法实现量产并始终保持舆论的高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是在养备胎的骂名中坚定走下去的蔚来和小鹏,还是通过金钱的方式收购资质的威马,均在夹缝中寻求着可能的机会。

除了获得主流市场认可,造车新势力企业转正的另一个突围途径或许是保持与大企业的频繁互动,从而伺机寻求生存机会。从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来看,未来拜腾的车型或将与红旗实现共线生产,通过与红旗品牌的背书,拜腾的造车质量或许将得到外界的认可。

还有消息表示,日产将在车和家、威马、合众之间三选一收购其股份。日产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此次收购造车新势力股份的传言对于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都是一次难得的转正机会。

而即便是始终保持着雷达信号,积极寻求机会和可能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们,最后真正实现转正的机会有多少呢?潜藏在造车途中的巨大风险让问题的答案始终无法得到正面回答。但唯一确定的是,在寻求合作伙伴和解题秘诀的时候可以寻求多一种解决方式,但是造车本身必须始终保持专一,心无旁骛,方能修成正果。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3324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