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科技为什么汽车保险杠一碰就碎?

   [车师傅 技术] 扮猪吃老虎这种事情在漫画中可谓是经典套路,比如《火影忍者》里的迈特凯,看起来只掌握了八门遁甲一门忍术,但当八门全开时,直接用“夜凯”一脚踹倒了十尾人柱力宇智波斑,当时这一话我至少翻了三遍,反转打脸、弱鸡干到强者的情节果然吸引宅男的目光……

车师傅

   汽车圈这种事情也不少见,这不在2019年元旦的前夕,深圳龙岗同力路就发生了这样一起“尴尬”的交通事故。

车师傅

车师傅

  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吗?我百度了相关的事件,发现全是带节奏的文章,真心不敢恭维这些内容,因此这期的《冷科技》就跟大家聊聊这类问题。

◆汽车:对不起,这一局是我输了,告辞。

  说起网黑这个问题,汽车保险杠、日系车皮薄、防撞梁太细等都是键盘车神经常挑战的问题,我们其实做过十分“技术范儿”的解读,但正如俗话所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每当这类事情发生时,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相信事实真相。

  从心理学上讲,这就是典型的“逆火效应”,人们会把自己的认知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而当我们反驳时就可能出现反作用,用先人的智慧理解就是跟瞎子摸象有些类似,你只相信你看到的东西。

车师傅

车师傅

车师傅

  这种原始的保险杠从视觉效果上看起来十分厚重,但吸能效果有限,同时一旦发生与行人的碰撞,会给行人很大伤害,同时由于外露的部件对于空气动力的设计也十分不友好,因此随着汽车设计和车身安全技术的进步,这种设计也已经销声匿迹。

  很多网友的认知就停留在那个时代,但现实是当下汽车的前部设计已经不再采用外露的保险杠,车企考虑的更全面也更科学。现阶段汽车前保险杠一般由三大块构成,分别是最外层的塑料保险杠壳体、安装在塑料保险杠内部的吸能缓冲材料以及与车身纵梁连接的保险杠。

车师傅

  这种设计有几方面好处:首先车身设计更美观,塑料保险杠可以将金属保险杠都包裹起来,整个车身造型是一个整体,同时对空气动力设计更有帮助;第二点和行人保护有关,外保险杠现在大都采用聚酯烯材料,这个部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基本忽略不计,但是它内部的泡沫却是吸能的重点,这种材料质量极轻(轻满足了车身轻量化)又有很强的吸能效果,同时还有很强的韧性,因此这是种应对低速碰撞的完美“防具”。

  上面描述的这一部分就是工程学里面对行人保护区的定义,这一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其变形和变形力值要做的小一点,以此保护行人和自行车等弱势碰撞物体。我们在电视和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自行车、动物和汽车的碰撞基本都属于这一类。虽然碰撞后汽车表现的十分夸张,但无论对车还是对被碰撞的物体都没有过多伤害。

车师傅

◆车身才是真正硬核的“保镖”

  在搞清楚了为什么一只鸡都能撞破车前保险杠后,下面的问题就容易解释了。在行人保护区域的后方,也就是从前金属保险杠开始才真正进入车身保护区域,从这里开始才真正考验车企在用料、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是否做到了足够好。

车师傅

  这一部分一般也会设计的相比A柱、乘员舱要软一些,因为要靠车头变形,发动机下沉等进行能量吸收,同时要靠纵梁和副车架进行能量疏导,尽可能把碰撞中产生的能量消耗掉。

车师傅

车师傅

车师傅

  总体而言,前后的碰撞梁在碰撞中并不是主角,只是个男2号。主要吸收和传递能量的部位在纵梁。根据目前的被动碰撞研究,纵梁可以吸收总碰撞能量的60%,同时伴随着动力系统下沉,轮胎外移等设计,更好的吸收能量并减少对乘员舱的侵入。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能真正明白汽车碰撞的原理了呢?我这篇文章既不是洗地也不想宣传某个车企实在,只是想通过清晰的分析让大家了解这些事故真正发生的原因,买车的时候也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被销售忽悠。

   编辑点评:当然,减配现象确实存在。减配这个现象在车企中是确实存在的,从前也有一些合资品牌把后防撞梁省去的事例,或者在碰撞一侧加入强化件,另一侧减配的情况。但这几年,随着中国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国品牌的崛起,在车身安全方面的减配很少了,更多的是配置方面的减配,比如奔驰E级在国外使用了铝制覆盖件,而国内改成了钢材,当然价格自然也变得更便宜,这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从成本和后期维修使用着想,其他的包括主动安全功能,国内外同款车也经常会有不同,总体来说都是从成本方面考虑。 (图/文 车师傅 冷晓阳)

冷科技 为什么汽车保险杠一碰就碎? 车师傅
查看同类文章:
安全技术
车门/防撞梁调查
基础知识
更多精彩内容:
碰撞测试解读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272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