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铃木的退市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Image

编辑 | 陈诚

来源| 懂车

提起汽车界中皮实耐用的代表,在中国除两田一产之外,有一个品牌在中国引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潮流——铃木。

铃木1984年首次将自家技术提供给中国市场,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公司之一。再后来铃木与昌河汽车及长安汽车合作,衍生出北斗星、奥拓、雨燕等一代经典合资车型。

对于那时候的中国市场而言,铃木的车型适合绝大部分的中国家庭用车需求:小巧的车身拥有着灵活的操控;比较宽裕的乘坐空间解决大部分时间的出行需求;精细而不拘小节的做工是皮实耐用的保证。拥有这些优点的铃木在当年收获无数消费者的喜爱,可谓是大卖特卖。同时,这也是铃木正式进入中国消费者视线的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铃木的到来更是推进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

这样在当年如此意气风发的铃木,却最终在2018年的8月23日发布了解除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关系、退出中国市场的声明。铃木为什么会这样做?不少人也许会觉得事发突然,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在退市声明中,铃木还提及了未来将集中精力于印度市场,而早在2012年时,铃木就曾宣布退出美国市场,可见,这早已不是铃木的第一次退出高端市场转移低端市场了。

持续下降的产品竞争力

汽车制造业界各品牌之间的竞争错综复杂,车型更是大胆创新、常常更新换代,而铃木永远都是铃木,充满了一时得意的它,仿佛想要凭借着其经典的车型在汽车界当永远的C位。但单纯天真的铃木殊不知其他品牌凭借着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换代,早已悄然的把它远远甩在身后,铃木的落后技术、车型早已不受消费者所青睐。

在我看来,铃木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原地踏步、固步自封,见不到有多少改进创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产品影响力逐渐下降、在市场渐渐站不住脚的铃木,最终选择退市也实属“理所当然”“情理之中”。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铃木当年号称“小车之王”,那时中国的经济未如今天这样发展的如此盛大,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还停留在能够提供简单的代步和一定的乘坐、装载空间的高性价比小车,铃木用一辆奥拓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那时的铃木可谓是完美的抓住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刚需趋势,乘上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大势。

渐渐地,铃木成了中国消费者眼中的“小车专业户”,精做小车。等到中国汽车业爆发SUV大潮时,铃木无动于衷,直到看着快撑不下去了,才后知后觉的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维特拉、骁途等车型,可却为时已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渐发展,中国迎来了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他们会去选择一些性能更高、空间更大、乘坐舒适的车型,奥拓、雨燕等车型早已不符现今中国市场的消费取向。

曾让铃木引以为傲的小车领域,早已不是现在消费者们的刚需所求,而铃木又在自己不擅长的SUV领域遇冷,同时也没能在其他的领域继续开拓创新,处处受挫的铃木现今在中国市场逐渐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品牌定位。事已至此,选择离开中国也许才是铃木最合适的退路吧。铃木不再是当年让大家“快乐”的“王子”,满足于现状的铃木,在经历了美国市场的失败之后,仍不知悔改。白白浪费了本属于它的大好前程,最终迎来在中国市场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哥希望我们车企,尤其是我们正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吸取铃木的教训,引以为鉴,切勿步先人后尘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免费订阅2018年最佳微信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417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