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_自驾游,越野车,原汁原味的德系SUV,皮卡车,轿车,设计,房车,摩托车,福特F系列,文章,直升机,开封,力学,福特汽车,法律,露营

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自驾游,随时拿上行李,就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经常自驾游的车主还会在车尾加上拖车钩,这样就能拉上一台小挂车多放一些行李或者露营的物品,有条件的朋友甚至还可以拉上一台拖挂式房车,在长途驾驶时也不用担心住宿的问题。但不管是小挂车还是拖挂式房车,都需要通过拖车钩进行连接,但各位车主又知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车都具备拖拽小挂车、房车的能力。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图:在北美或者欧洲,拖挂车可谓是司空见惯,而拖挂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拖船、拖马、拖直升机、拖货、拖房车

但什么车适合安装拖车钩?是不是只要是个车头能拖挂呢?在本来已经缺乏汽车使用知识普及的国内用户群里,往往是个车都认为拖挂,其实这除了是误区外,稍有差池,可能分分钟把你的轿车或者SUV给毁了!

我们先来简单解释一下目前乘用车的两种底盘结构:承载式结构非承载式结构。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有大梁,一个没有大梁,使用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也叫底盘大梁架,通常非承载式车身都使用梯形或者矩形的底盘结构,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意思就是发动机、悬架、车身外壳都是安装在这个大梁上。钢架提供了很强的刚性,即使四个车轮受力再不平均,都是由大梁承担,而不会传递到车身上。强度高带来了比较大的重量,一般都用于越野车或者载重量较大的车型上。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图:皮卡和硬派越野车的经典车架结构,车身与底盘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两者通过十数颗螺栓进行连接。

对于家用车来说非承载式车身重量实在太大,所以目前大部分家用车都是使用承载式车身。但承载式车身并没有大梁,底盘与车身成为一个单体结构,车上所有的部件都安装在这个车架上,除了基本的承载功能,还要承受来自发动机、传动、避震等部位的应力。尤其是如今的承载式车身在不同的部位都使用不同强度的钢材,在发生碰撞时需要通过吸能、溃缩的方式来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所以车架整体刚性比非承载式车身要低不少。在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的时候,车身还会发生形变,底盘强化改装零件就是为了抑制这种形变,增强整个车架的刚性。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图:经典的承载式车身结构。那些一天到晚说车皮钢板硬就是安全的请看清楚了,所有承载式车架结构的乘用车,安全性的决定因素在车架的几何力学设计上,也就是这个框的设计上,跟用什么钢板关系甚微,如果这个框架合理的话,甚至可以用铝合金、碳纤维、甚至塑料来做,安全性一样有保证。而你们所不耻的日系车厂,在这方面的设计水平早已跟德系美系在同一水平线上。

简单介绍过了两种车架形式,就入正题了。各位日常用来上下班代步的车型绝大部分都是使用承载式车身的轿车和SUV,这类车型不是说绝对不能拖挂,而是你拖挂些什么,你拖个摩托车、拖个两三米长、载荷一两百公斤的是没问题的,欧美地区绝大部分的拖挂厢体都是这个。而这类拖挂负载的大部分拖车钩都是安装在后防撞梁上。目前市面上的拖车钩分为三种:通用型拖车钩即插即用型专车专用型。首先是通用型拖车钩,这种是直接安装在原厂的后防撞梁上,但上面也介绍到承载式车身强度不高,而且后防撞梁的作用只是用来缓冲车辆碰撞时的撞击力,并不能满足拖拽房车这样的高强度工作。承载式车身连接着整一个车架,假如阁下硬要安装这种拖车钩来拖拽6米以下甚至以上的拖挂式房车,长时间使用的后果很有可能导致整台车的车架出现不可逆的形变。奉劝那些开着SUV来拉营地房车的主儿注意了,建议你可以回4S店测量一下您爱车的6组对角线数据,看看有没有出问题吧。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图:拖车钩的基座,方形接口适用大多数拖车钩规格。

第二种就是即插即用型拖车钩,这种就方便多了,但大多数只会出现在非承载式车架的皮卡或者越野车上,在原厂的时候已经预留了拖车钩的安装孔,只需要买一个适合自己车型使用的拖车钩安装上就可以了。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图:假如原厂已经有预留了拖车钩安装口,那恭喜你,证明该车型拥有拖拽能力,而且这类车在仪表台上还会有TOW控制器,例如福特的F150。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专车专用型拖车钩就是为了没有拖车钩预留口而且是承载式车身的车型而设计,安装这种拖车钩需要把原厂的后防撞梁拆掉,因为这种拖车钩已经配备了一个更加坚固的后防撞梁,专车专用的意思就是其与原厂防撞梁的安装位置、尺寸都相同,这种拖车钩自带的防撞梁材质更厚强度更高,不仅可以当做原车的后防撞梁使用,同时也能承受拖拽货物的重量。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虽然说这种专车专用的拖车钩加防撞梁是为了承载式车身设计,但毕竟这种底盘结构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拖拽货物的受力点,或多或少也会对车架施加不少的压力,假如条件允许的话,使用皮卡或越野车才是最好的选择,你也不想你的爱车出现一些不可逆的变形吧。

自驾游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拖”

文章最后,还是借着这个拖挂的话题,说一下那些什么“实验室”们天天嘟囔的什么“没有后防撞梁就是减配”、“没有后防撞梁就是无视成员安全”的言论。首先,前防撞梁的用途是用来保护行人的,而且保护你的车的,作为汽车行业的国际性法律条文,这个所有车厂都会遵守,所以一般前防撞梁都是采用可以变形的铝合金材料,至于能不能保护汽车和车内成员,可以很负责任地告知,超低速时没用上、低速时聊胜于无、中高速时没它什么事儿!

至于后防撞梁结构,首先要看该车的车体结构,如果是一体化车架结构的,后防撞梁除了你倒车撞墙时能保障你的后保险杠的维修费用没这么高以外,想不出其他速度段它能保护到什么?中高速被追尾时有和没有防撞梁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请不要为那些假惺惺的后防撞杆的存在而忽略,低速撞击时,例如50%侧撞时,没有防撞杆的情况下只是一侧车身受压变形,修复6组对角线参数比较简单(俗称拉大阵修复),但有如果此时是存在两点连接的防撞梁结构的话,问题就会被放大为整个后车架甚至全车变形(尤其是那些有贯穿全车的辅助纵向大梁的结构),多年的修车经验告诉我,此时6组对角线参数修复几乎是不能的!既然是一件高速追撞防不住、低速追撞又会导致永久性残疾的零件,存在又有何意义呢?仅仅是为了证明车厂没减配?还是仅仅满足了个别不明就里人的心理安慰呢?还是成了个别媒体以此撬开车厂市场部钱囊的工具呢?

其实跟本文的立意是一样的,作为一个理性驾驶者车主,哪些车适合拖挂?哪些零件有些什么用?哪些是为了好看实际更糟糕的?心里应该有个正确的认知。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20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