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午报 | ​丰田C-HR小改款竟然还能更动感

Image

丰田C-HR小改款竟然还能更动感

如果说要选一辆近年来最能代表丰田“运动化”、“年轻化” 改革上的车型,我第一个直觉想到就是全球战略小型SUV C-HR,超级前卫的外观甚至会让人怀疑这真的是丰田吗?从2014巴黎车展首度以概念车登场,到2016日内瓦车展量产版发布后,年轻、热情、充满设计的新世代丰田新车诞生,随着3年时间过去,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近日也推出小改款版本。

小改款的C-HR外型上面依旧是前卫抢眼,毕竟这也是它的最大卖点。首先原本中央厂徽两侧的黑色镀铬向两侧头灯沿伸,使其看来更有一致性,头灯造型没有变化,但内置的灯泡做了升级,原本”下眼睑”的LED日间行车灯移至上方,而蜂巢状下进气口也改为一体式梯型设计,整体放大不少因此视觉上更为霸气许多,两侧保险杠造型更加突出并装上黑色扰流以强调运动感,同时雾灯也从下进气口移至保险杠两侧。

至于车尾除了升级LED尾灯之外,也在小鸭尾上加上黑色扰流来连接彼此,同样的向内延伸包围灯框,下方也添加两个镀铬矩形尾饰管,增添不少神秘与动感。内饰部分则是配备了新型JBL多媒体车机,可以支持Apple CarPlay与Android Auto连接功能,在欧洲市场还支持OTA地图线上更新,让客户享有最新版本的地图,此外NVH方面也有进行强化,进一步降低传入车内的噪音。

动力系统方面算是本次小改款的一大重点,在原本的1.2T(116hp)及1.8L Hybrid(122hp)之外,再导入一款2.0L Hybrid,采用新世代动力2.0L Hybrid Dynamic Force系统,拥有184hp的最大马力,在WLTP测试值下CO2排放量不过118g/km,在效率与性能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点。此外,全新的悬吊设计以及EPS电子动力转向系统作调整,在保持出色的操控的同时,以提高的乘坐舒适性,一改之前C-HR被认为太硬派的设定。

奥迪 RS 4 Avant 小改款首发!

动力没变,但油耗改善17%

小改款A4的全新美学和技术优势,如今也在终极高性能版本的RS 4 Avant中得到体现。除了使用最新的奥迪设计语言,还配备了全新10.1寸触控屏幕MMI Touch操作系统与车联网信息娱乐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初正式上市。

RS 4的车头“eggcrate”进气格栅比其一般A4型号更宽平,并且与RS 6 Avant和RS 7 Sportback相同,该格栅还具有高光泽黑色的3D蜂槽状结构,为RS车型系列的专有特征。而RS招牌的宽幅前后轮拱均比A4加宽了30mm,而紧邻大灯的黑色光泽通风口设计元素,也有助于加强宽体的视觉效果。而黑色、哑光铝合金以及碳元素的设计元素,可用于在门槛、外后视镜外壳,以及前后保险杠的部件中,来添加个性化装饰,并且还可以在奥迪四环和RS徽标上进行装饰,甚至于RS徽章也可以完全省略,以使外观更加低调。

动力部分仍然是2.9升TFSI双涡轮增压V6引擎,最大增压值可达1.5 bar,最大马力输出为450ps,并同样在1,900~5,000rpm区间能够输出600Nm最大扭力,能够在4.1秒内从静止加速至100km/h。这款TFSI引擎重量仅有182公斤,比起上一代RS 4的V8引擎轻了31公斤,而有助于动态灵活表现的提升。透过RS Dynamic Package的选配,最高时速可达280km/h。

虽然动力数据并未改变,但油耗的改善借由B-cycle新的TFSI燃烧程序的追加,进而节省达17%之多,平均油耗每公里约可跑12.35公里(WLTP)。而进行重负载或高转速行驶时,AVS气门升程系统会延迟关闭进气门,从而将打开时间延长至200度曲轴角,而小改之后的气门升程从原本6.0mm增加到10mm,因此汽缸充气效率由此相应地增加,加速反应也随之增加。

与奥迪所有V6和V8引擎一样,涡轮增压器安装在气缸的90度夹角之内,因此气缸头的排气侧在内侧,而进气侧则在外侧。这种布局可实现更紧凑的结构和较短的气流路径,能达到最小的流量损失,从而使加速反应更为直接。

传动系统也同样经由八速Tiptronic变速箱传递给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在一般驾驶状况下,该系统为后轴提供更多动力,纯机械中央差速器会将60%的扭力引导至后轴;而40%的扭力引导至前轴。根据路面抓地力状况自适应调整比例,最高前轴可达70%;后轴可达85%。另外,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会依据过弯情形,轻微地制动内侧车轮,从而增加外侧车轮的驱动扭力,强化过弯灵活度。

底盘部分,也是维持五连杆式前后独立式结构配置,并配有RS专属的运动化悬吊,车高比标准型S4低了7mm。可选配的DRC电子阻尼系统,由特殊专属的减震器系统组成,该系统可在不使用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毫不迟疑地抵消了车身的侧倾与俯仰动态。

每个阻尼器透过两条独立的油路对角连接至中央阀。这些阀经由内部活塞以及后面的充气室提供必要的补偿作用。当车辆过弯时,透过中央阀在对角相对的阻尼器之间会产生油流,从而产生额外的阻尼力。当一侧被缓冲时,阻尼特性会改变,从而几乎消除了侧倾和俯仰运动。因此能再更进一步提升操控反应。而透过Audi Drive Select 动态驾驶模式选择,可有三种阻尼反应供驾驶者选择,并且还有RS车型新追加的RS1和RS2自定义快捷模式(按键位在方向盘上方),可针对动力输出、变速箱反应、动态转向、悬吊、quattro运动型限滑差速器、引擎声浪以及自动空调…等特性来个性化设定;而RS2模式则专门用于快速调整ESC的介入反应。

另外,具备转向比变化范围达100%的动态转向系统与ESC电子稳定系统紧密配合,可实现更运动化的操控反应和提升驾驶安全性。如有必要,转向系统甚至会自动略微反转向;它的轻微校正(大多数情况下对驾驶来说不会明显察觉)可以减少大多数情况的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情形。并且,当在左右摩擦系数不同的路面上制动时,该系统也可实施稳定转向校正来提供稳定辅助。

三菱汽车公布 2019 东京车展阵容!

随着各家日本车厂陆续公布了 2019 年东京车展的展出阵容三菱汽车也在近日正式公布车单,由电动 SUV “MI-TECH CONCEPT”为代表,现场将会推出新型轻自动车 “Super Height K-Wagon Concept”原型车与今年日内瓦车展展出的“ENGELBERG TOURER”概念车,至于量产车部分则是以 Delica D:5 与 ASX 为主。

MI-TECH CONCEPT

MI-TECH 概念车是基于 “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于地面行驶” 的开放式 SUV 车型,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车顶,而夸张的四轮叶子板也表达了SUV的力量。当然目前原厂没有公布更多照片,所以依照剪影来看MI-TECH相当类似于过去X-90这种 SUV 设计。内饰部分暂时没有公布,但原厂宣称 MI-TECH 直接采用了HMI(人机界面)系统,搭配“ AR挡风玻璃”,可以将车辆所需讯息直接投射到挡风玻璃上。

动力系统上,MI-TECH 采用 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不过很特别的是这次 三菱使用燃气涡轮引擎代替了现有的汽油引擎,除了可以安装在小型车身上,更支持各种燃料应用,可以有效地应对未来的环境问题。

当然,三菱汽车引以为傲的四轮传动系统当然不可或缺,这次MI-TECH 配备了三菱电机独特的“ Dual Motor AYC”,它由两个电动马达组成,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部和后部。借由Quad motor 4WD System,可以将最佳驱动力传递到所有四个车轮,并且除了在日常场景中实现安全可靠的驾驶性能外,也具备越野驾驶中出色的驾驶性能。

除此之外,MI-TECH 概念还包括支持驾驶员转向和刹车操作的驾驶辅助系统“ MI-PILOT”,可避免和减少碰撞损坏的主动安全技术,并且在车内装有光学传感器以因应自动驾驶的需求。

Super Height K-Wagon Concept

Super Height K-Wagon Concept 顾名思义就是新世代 eK Space 的雏形,也跟近日公布的 Nissan IMk 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外观导入三菱汽车传统的SUV风格,并配备了MI-PILOT,支持在高速公路的自动跟车行驶。宽敞的内部空间强化了Super Height Light Wagon所需的性能和功能,同时实现了清晰的行驶感受。

Engelberg Tourer Concept

承继着三菱汽车确立仅留SUV产品线的策略,Engelberg Tourer Concept自然也以SUV为造型,其命名是来自瑞士中部著名的滑雪胜地,外观方面其实与GT-PHEV Concept有些相似,或者用进化版来形容会贴切些,比较明显的差异就在车顶的旅行箱、前后下护板的越野套件、优化空力设计的轮毂以及尾灯从左右横贯改成传统分离式。

内饰也摆脱过往太过概念车的元素,改成比较贴近量产版的传统形式,像是仪表盘、中控台面板、排挡座都与现款车型相当,尺寸设定上依然是一款三排座位SUV,提供宽敞的车内及行李厢空间,正如其名“Tourer”,鼓励家人或朋友一同去探索未知的旅程。

Engelberg Tourer Concept架构是以前后轴各一具电动马达搭配S-AWC全时四驱系统,同时也植入经典名驹Lancer Evolution的制胜科技AYC主动式弯道动态控制系统,能够主动针对左右车轮进行驱动力/制动力控制,无论是行驶在左弯或右弯时都可制造出内外侧车轮的轮速差,使车头朝向弯道减少转向不足的问题,确实也如其名能征服具挑战性的滑雪场。

动力部分搭载专为PHEV设计的2.4升汽油引擎搭配双马达与电池组,输出数据尚未公布,但提到EV纯电行驶在WLTP测试值下可达70公里,搭配满箱汽油的话,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

铃木汽车公布 2019 东京车展展出阵容!

2019 东京车展即将于10/23开幕,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铃木汽车也公布了第46届车展的车单。这次主题为“WAKU WAKU SWITCH for EVERYONE”,展出了19台四轮车、2台两轮车、1台电动车,其中7台是世界首发的车型,日本首发则是2台两轮车。在展位上将展示铃木汽车未来的产品和计划。当然对于四轮车型来说,这次的重点就是首度公开的第二代 Hustler Concept 概念车,以及 PHEV 原型车 Waku Sport、自动驾驶车 HANARE、 Every Combi 等。

HUSTLER Concept

这次首次在东京车展亮相的 HUSTLER CONCEPT,其实算是整个车系的第二代车型预览,铃木汽车过去融合轻型高顶旅行车与SUV两种元素所推出的 Hulster,在市场上获得相当大的关注,而新一代车型在维持过去的可爱模样之外,更强化了功能性。

具体来说外观仅在细节上进行修改,车头维持圆灯组的设计,不过进气格栅与进气口比例增大;车侧无论是车门或是D柱都有所改变,原本左右四片窗的设计改成了六片,而塑胶轮拱面积也大幅增加;最后就是车尾的大幅改进,虽然远看一模一样,但其实整片尾门与灯组都进行修改,因此更为精致。

长×宽×高:3395×1475×1680mm

轴距:2460mm

动力单元:直列3缸0.66自然吸气引擎+ Mild Hybrid 轻度混合动力/直列3缸0.66涡轮增压引擎+ Mild Hybrid 轻度混合动力

驱动系统:4WD

比起看起来都没改的外观,内饰反而变动的超级明显,中控台采用“三环”对称式设计搭配亮橘色边框,以及机能性强烈的防水塑胶材质铺成与绒布座椅,都让新一代 Hulster 更适合户外活动使用。为了适应各种使用场景和存放物品,这次 Hulster 导入可以从货舱侧滑动的后座以及防污行李箱地板,也可以安装自行车。

最后在主被动安全系统上,包括 DSBS 双感知刹车辅助系统附带行人侦测、油门误踩警示、前方车辆启动警示、 TSR 交通标号辨识、 全速域ACC主动巡航控制系统(Turbo车型)、 LDW 车道偏离警示系统、BSM 盲点侦测系统与 RCTA 后方交通警示系统等也都一样不缺。

Waku Spo Concept

WAKU Sport 概念车是为了“任何人、任何地方一同共享乐趣和兴奋”的车型,铃木汽车认为不久的将来与家人共享一辆汽车是潮流,因此 Waku Sport 可以自由切换双门跑车或是旅行车的模样,车头进气格栅也能依照功能不同进行切换,双门跑车的造型类似 Suzuki WagonRStingray、旅行车则类似于 Fronte 和 Lapin 之类的设计。

内饰部分也能依照车型不同进行调整,以双门跑车为例整个仪表盘会变成数码显示屏,至于旅行车则仅有驾驶座为数位仪表盘、副驾驶座则变成木纹饰面板与金属饰条,但无论是哪种模式,仪表盘都能显示多种车辆讯息,而在双门跑车模式下 HUD 抬头显示器会大量显示车辆讯息,方向盘的形状易于查看显示器,并且皮革不易滑动,可与桶形座椅一起使用;旅行车模式下则仅会显示车速等基本资料,其余部分将会隐藏起来。

考虑到进入后座和装载行李等实用性,全车采用了无B柱大开门设计。在旅行车模式下,后排座椅能向后滑动并倾斜,进而可以舒适地乘坐。

长×宽×高:3700×1650×1430mm

轴距:2460mm

乘坐能力:4人

动力装置:PHEV

传动系统:4WD

HANARE Concept

Hanare 样子相当独特,铃木汽车宣称他是一款能够自动驾驶的单厢式 MPV,能让您仿佛在家中一样享受私人空间、或者是您可以与朋友一起出游的革命性移动载具。更是想像未来2040年推出的产品设计雏形。

在外观上 Hanare 以“移动房屋”为设计主题,但同时适合户外活动。为了充分达到私人空间的最高运行标准,全车玻璃面积大幅缩小,同时车头车尾都采用相同的设计;而能根据行进方向切换前后灯和进气格栅也是一大特色,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显示充电状态、车门状态与告知行人的警示等,即使在狭窄的停车场中也可以自由移动,但老实说无论是车头或是车尾都很类似现在的 Hulster 设计风格。

为了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可根据您的喜好来移动椅垫,而间接照明采用能在白色的屋顶和墙壁上营造出像房屋一样的温暖空间。安装在车顶中央的大显示屏可让您在移动和操作汽车时欣赏娱乐项目。

长×宽×高:3900×1800×1900mm

轮距:2720mm

动力单元:EV

自动驾驶:Level 5 全自动驾驶

驱动系统:4WD

Every Combi 联名概念车

这台车其实就是一般版本的 Every,不过是与日本 Combi 婴儿用品公司合作打造的“移动育婴车”。车内换上了木纹地板、绿色的地毯(如草坪)和蓝色窗帘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除了将其作为具有私密性的私人空间,以便您可以在后座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外,行李厢还用作尿布更换空间,而滑动尿布更换床和窗帘则用于保护隐私和防晒安装,在尿布更换台旁边还安装了一个用于擦拭湿巾和消毒喷雾剂的储物盒,以便可以平稳地更换尿布。

长×宽×高:3395×1475×1895mm

轴距:2430mm

动力单元:直列三缸0.66 自然进气引擎

驱动系统:2WD

日产IMk Concept 首发!

次世代纯电轻自动车雏形

在轻自动车领域上三菱与日产近期动作频频,在双方合资的 NMKV 公司推出了新一代三菱 eK Wagon/eK X、日产 Dayz/Dayz HighwayStar 新一代车型之后,日产汽车则在今年东京车展上展出全新的 IMk Concept 纯电 EV 轻自动车,未来将成为 Dayz ROOX 的雏形!

对于 NMKV 来说,早在 Dayz/eK 身上就已经从平台、引擎、CVT 变速箱等全面重新开发,延续三菱汽车60年来的轻自动车研发与日产汽车的先进技术,成为与本田、大发与铃木等车厂抗衡的新世代轻自动车系列。

这次日产推出的纯电 EV 概念车 IMk,其车身尺寸为 3434 x 1512 x 1644mm(全长x全宽x全高,全宽不包括车门后视镜),但导入了NissanIntelligent Mobility 先进技术,以接近于乘用车标准的小型EV概念车,为希望乘坐日本轻巧型大小汽车的客户提供一种新的EV选择,并采用新开发的EV平台,实现强大平稳的行驶和宁静度。

IMk 外观设计大量采用光滑的车体表面和线条,更刻意使用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赤金”作为车色。另外前进气格栅、前后大灯更是采用模仿木制框架的格子图案,完美的将日本DNA融入了每个细节中。

至于内饰设计上因应全自动驾驶的需求,车内完全舍弃传统的仪表盘,将驾驶座转型成自家房间一般。借由直线和简单的曲面而打造,而车内中控台采用“赤金”铺成,搭配少少的触控式按键与排挡杆,以及浅色和长座椅铺成,以简约作为最大诉求。

另外原厂也加入了无线连接的功能,驾驶人能与智能手机进行身份验证,每次上车时座椅位置、空调、方向盘加热与座椅加热等功能都能依照每个不同设定驾驶者而调整,为乘客创造舒适的内部空间。另外借由连线到手机上的行程管理软件,系统会考虑到最新的交通状况(例如交通拥堵),及时向智能手机行程管理通知出发时间,实现无缝连接而不会浪费时间。

到达目的地时,无人代客泊车功能会自动停车以腾出可用空间。配备了 V2X 机能更能提前知道驾驶者的时间表和下一个目的地(即使在停车时),而 V2H(Vehicle To Home)也为家庭,办公室和当地社区的能源管理做出贡献,同时保留后续行车所需的电力。

另外在 CES 2019 年发表的 “Invisible-to-Visible”虚拟实境的驾驶界面,也出现在了 IMk 身上,Invisible-to-Visible 或称为I2V算是依附在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智能移动大架构下而生的技术,日产汽车希望透过这个3D立体互动式驾驶界面改变人车生活。基本上来说,I2V是透过车辆内部及外部(泛指那些基础建设)传感器来发送或接收自云端的整合数据,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车辆与周围环境进行”沟通”。

借由 Omni-Sensing技术可将收集到的资讯进行整合,可在车辆周围绘制一个360度的虚拟空间,并将接受来的资讯像是十字路口的车况、能见度、标示牌或是附近的行人等,I2V不仅可以显示前方的堵车状况,还可以计算出预估的塞车时间,另外系统也会在塞车热点提供替代道路的选项,让驾驶可以避开塞车路段,而附近停车场剩余空位也会提前显示,大量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

IMk 的动力总成目前原厂没有公布,仅表示借由Intelligent Power全新平台所达到的低重心设定,提供高质量的驾驶和舒适。此外借由电动马达驱动特有的平稳平稳的加速特性,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输出。而 ADAS 系统方面也导入了全新的 ProPilot 2.0 系统,当中更推出 ProPilot Remote Parking 升级版远程停车的功能,借由智能手机操控能够将车子远程停放,必要时还能远程呼叫车辆驶往驾驶人面前。即使是没有驾驶经验的人,也可以通过日产的先进技术等多种驾驶辅助功能享受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使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安心用车。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查看

劳斯莱斯七项为品牌注入灵魂的设计奥迪小改款A4首发!采用全新设计语言

续航405km的纯电MPV正式量产,奔驰 EQV

领克车队勇夺WTCR中国宁波站双冠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6070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