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L4级自动驾驶方案,Momenta打算如何赚钱?

2020年下半年,近乎“沉寂”的RoboTaxi突然活跃起来。

这个被业界视为“自动驾驶终极境界”的领域,曾因“无法在短期内落地”而饱受非议。过去一年间,不少企业在现金压力下谋求新的营收方式。如何在短期内盈利,始终是所有RoboTaxi相关企业的思考重点。

近日,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发布了“飞轮式”L4级自动驾驶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RoboTaxi领域的落地规划与盈利方面的思考。

“这是我们实现规模化完全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路径。”Momenta CEO曹旭东如是描述“飞轮式”L4级自动驾驶在公司的地位。

顾名思义,所谓“飞轮式”L4,指的便是以量产数据、数据驱动算法以及闭环自动化三大因子为核心因素,逐层推动L4级自动驾驶这个“轮子”的转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积累与算法的逐步优化,自动化工具链能够加快迭代,以此实现“飞轮”的加速运转,最终达到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的目标。

飞轮式L4

在曹旭东看来,RoboTaxi只有在每个城市部署超过一万辆车,并至少在十个路况复杂的城市实现落地,才能称之为“规模化商业落地”。

以“行驶一亿公里出现一次致命事故的人类驾驶水平”为参考,要实现以上目标,自动驾驶汽车至少要进行千亿公里的测试——相当于100万辆车,以每天10个小时的频率不间断行驶1年。这并不是只靠时间就能达成的目标,车辆还需解决百万长尾问题,才能确保乘客安全。

目前,能够部署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仍屈指可数,更不必提“每天10小时不间断行驶1年”的条件了。抛开这些因素,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还需要庞大的数据成本和研发成本。

规模化L4成本

显然,单靠人力难以解决庞大的成本问题。Momenta的秘诀在于公司的量产解决方案——Mpilot。去年(2019年)3月,Momenta发布Mpilot规划,包括高速路场景的自动驾驶方案Mpilot Highway、自主泊车解决方案Mpilot Parking、及针对城区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pilot Urban。彼时,曹旭东表示一切方案均以可量产传感器为基础。

如特斯拉一般,通过在量产车上的大量搭载,Mpilot能够为Momenta回传大量真实世界的数据,“只要能收集足够多的数据,就能自动化地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从而降低研发成本。”曹旭东说道。

这也是“飞轮式L4”方案的核心所在,Momenta选择以量产数据驱动(Data-Driven)和众包的方式迭代方案。降低研发成本的同时,大量真实数据也能记录长尾问题,促进软件算法持续升级迭代,降低单公里数据成本。

而通过自建的自动化工具链,Momenta计划在数据和算法之间形成自动迭代闭环,不断建立对问题自动化发现、记录、标注、训练、验证的闭环过程,为技术和产品提供自动化迭代能力。

以此方案为基础,Momenta预计在2022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的算法,2023年利用闭环自动化实现算法100%自动化迭代。

momenta计划.jpg.jpg

据曹旭东介绍,Momenta已于今年6月获得苏州首块Robotaxi示范应用牌照,后续会在苏州打造“样板模式”,确保车企、运营方、地方政府等各参与方都能取得营收。

在他看来,参照网约车模式,以目前每个司机每年10万元的成本来计算,其5年的成本为50万元,“预计2024年,自动驾驶方案中价格最高的激光雷达和计算芯片的成本都会大幅下降,整套方案成本会控制在50万元以内。”

按照规划,Momenta将在2022年在苏州实现Robotaxi部分车辆车端无安全员试运营。2024年完全去掉安全员,同时实现单车盈利,完成“商业模式0-1”的验证,之后做到RoboTaxi多地规模化落地运营,实现“数据和技术上1-N的扩张”。

附:曹旭东QA实录

Q:我们量产的产品大概什么时候能真正上线?

曹旭东:今年会有一些量产样本产品上市,但不是签订量产合同。去年和今年我们都有较多的量产订单,今明两年陆续有多款量产自动驾驶产品上市。2022年大规模的量产自动驾驶会上市。

Q:2024年如何实现单车盈利?

曹旭东:出租车的成本结构中,最贵的成本就是司机,每个司机每年按10万元成本来计算,5年就是50万元。根据摩根斯坦利给Waymo做的报告,美国司机每年成本6万美金,5年就是30万美金。

我们再具体到中国,想要实现盈利,就要把司机或者安全员的成本降下来。有没有可能把原本的50万元降到5万元?是有可能的,这必须把车端的安全员去掉。

去掉安全员后,自动驾驶可能还会额外增加一部分成本,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这些量产的传感器加起来成本可能也就千元级别。当然,Lidar的价格还是挺贵的,之前大几十万,现在小几十万,但这个数字正呈快速下降趋势。我们只需要装一个预计2024年价格会进一步降低。

另外一部分成本是计算芯片成本,我们估计那时候要实现L4,算力要达到100T~1000T,成本会降到1万元多一点。长期来看,如果能把安全员去掉,“飞轮式”L4新增的这部分的成本,一定可以控制在50万元以内的。

Q:Momenta是如何思考商业模式上的从0到1、以及技术和数据储备上的从1到N的?

曹旭东:公司内部认为2024年是我们的爆发期,首先就是要在苏州做到单车盈利,相当于RoboTaxi技术从0到1,以及商业从0到1已经被完全验证了。

但从1到N快速扩张的话,还需要具备数据和资金两个关键性因素。数据角度来讲,我们在苏州积累三四年,数据量可能就够了,但后续到其他城市,还需要陆续积累三四年的数据。这样加起来十几年过去了,整个技术、商业上的领先性,很容易快速被扩散和稀释掉。

所以一定要先把各个城市数据处理好,1到N验证完后,就可以扩张到多个城市,这个数据储备由Mpilot完成。Mpilot今明两年开始亮相,2022年大规模亮相,2024年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规模化,如此完成各大城市的数据储备。

资金角度来讲,假设在2024年到2030年之间覆盖中国一二线城市,大概需要百万辆RoboTaxi的规模,每辆车传感器价格假设30万元,也需要3000亿元的资金量。自有资金很难达到这个量级,如果能调动社会资本的话,完成大量扩张就简单很多。

我们先在苏州打造样板模式,保证参与的车企、运营方、地方政府等各方都能赚钱,后续在其他地方就可以采取加盟模式,实现大规模复制。我们先得保证单车盈利,后续各方如何分成,可以再谈。

如果没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1到N的复制绝对不行,就算商业模式领先、技术领先,10年之后你所有的领先性也会被全部扩散掉。

Q:未来我们的RoboTxi会对公开放吗?

曹旭东:会对外开放。今年我们拿到了测试牌照,计划年底和苏州政府做商业化试运营,希望以一个稳步谨慎的方式逐渐开放,明年会大规模对外开放。

Q:未来在苏州或者在其他城市对外开放,会不会成立第三方公司来运营?

曹旭东:要不要在扩张时成立第三方公司来运营,本质上这个不是关键问题。我们扩张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如何让合作伙伴分到钱是最关键的,保证各方利益的商业模式是灵活的。

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们的理念是,在从0到1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完全验证之前,先不做大规模扩张。因为从0到1还没被验证时,做1到N,一定会耗费大量资源、烧大量钱,来达到扩张的目的。但这个扩张不会带来多大收益,反倒会亏损大量资金。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张男。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cesif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esifu.com/article/763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